不久前,“世界最好的医院——梅奥医疗集团”在中国内地设“商务处”,以帮助中国内地的患者更为方便地到美国就医。
难道在中国“找不到”好医生?难道在中国找不到好医院?或许都不是,原因似乎出在中国找不到好的医疗和中国人固有的观念上。
中国人在现有的制度下,甚至追溯到现代医学昌明之前,或进入医改时期,患者都是在找医院看病,而非找医生看病,这种现象也随着高速公路以及高速铁路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因为大医院才有好医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其实,中国人到国外看病,找的还是“大医院”。他们与美国人看病思维不一样,美国顶级医院在中国“设点招商”,正是看中了中国人的这种心态——贪大求洋。如此的“招商引资”总比在中国“设厂”办医院经济得多。
不仅患者心态如此,医生同样如此。几乎大多数医生都往大医院跑,因为医术的培养与医术的应用只有在大医院这样的平台才可以发展得更快。
翻过头来看,好医院的概念究竟又是什么?一般而言说的是硬件与软件的综合。硬件主要包括设施与设备;软件包括技术与人文。好医院给患者的印象应该是:既能看好病又舒适。如果从患者的流向来看,大医院是人最多,同样也是抱怨最多的地方。以此来看,貌似不太符合“好医院”的标准。
至于在中国能否找到“好的医疗”(系统),毋需多言,我们一直在路上。我认为好的医疗体制成功的标志应该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分开,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医生的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