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0-29 总第42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0-29 总第427期
返回上层

总第427期

发布时间:2015-10-29

学术

标题导航

我国年龄标化心血管 死亡下降拐点已显现

发布时间:2015-10-29来源:《医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杨进刚 特约记者 朱柳媛  阅读: 54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过去30年,我国各类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发生了巨变。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等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了1990-2013年我国的死因变化。( Lancet.2015年10月 26日在线版)

研究显示,1990年我国年龄校正的心血管病死亡为389.3/10万人,2013年则为307.18/10万人,降幅达到21%。


脑血管病仍是我国第一大死因

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的应对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与我国高血压的防控密不可分。由于心血管病包含有多种疾病,不同疾病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死亡下降71.2%,脑血管病死亡下降20.9%,高血压心脏病死亡下降41.3%;但冠心病死亡增加2.6%,外周动脉疾病死亡增加91.9%。脑血管病仍是我国第一大死亡原因,占据了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头号死亡原因。我国缺血性卒中增幅较大,达到了28.8%,出血性卒中则下降了37.7%。

但由于我国的老龄化,尽管年龄标化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但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绝对数字仍快速上升。研究估算,冠心病死亡的人数增加了90.9%,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7.7%。我国慢性肾脏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因肾脏病死亡人数增加152.7%,年龄校正后仍增加52.2%。


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相关死亡率“北高南低”

研究也发现,我国不同省份脑血管病死亡变化趋势不同,估计有11个省的男性和18个省的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而其他省的变化不明显。而且,经济条件越差的省份脑血管病死亡率越高。

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相关死亡率“北高南低”:浙江最低,黑龙江最高。作为我国居民的第三大死因,慢阻肺相关死亡率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和青海超过100/10万人。肺癌是我国的第四大死因,辽宁、黑龙江等东北省份的肺癌死亡率较高。


交通损伤成十大死因之一

我国前15位死因包括三类损伤,包括交通损伤、自杀和跌倒。值得注意的是,交通损伤成为我国十大死因之一。在新疆、贵州、山东和河北,交通事故增多明显,影响男性的平均寿命。在很多省份,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与自杀导致的死亡大幅减少有关。

总体上,1990-2013年,我国居民的预期寿命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善,但不同省份寿命增幅差别很大,其中河北居民的寿命增幅最低(4.0岁),西藏居民寿命增幅最高(14.2岁)。除上海、澳门和香港外,其余所有省级行政单位女性寿命的增幅均超过男性。

该研究是对2013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一项系统性分析。对我国内地33个省级行政单位1990-2013年的全因死亡率、死因和寿命损失年进行了评估。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