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0-29 总第42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0-29 总第427期
返回上层

总第427期

发布时间:2015-10-29

循环

标题导航

我国政府管理较优 但危险因素控制欠佳

发布时间:2015-10-29来源:《医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董杰 通讯员 李晓韵  阅读: 80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近日,一项评估包括中国在内23个国家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表现的国际研究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参与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应对慢性病的工作中,中国有更强的政府领导,而如同其他中高收入国家一样,中国在主要危险因素的控制及卫生体系对慢性病的应对能力方面相对较弱。这意味着在有效防控慢性病的工作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Lancet.2015,386:1109)

这项名为慢性病记分卡的研究以问卷记分的形式,对组织管理、危险因素控制、监测与研究、卫生体系应对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评分工作在23个国家分别开展,其中大部分为中低收入国家。研究共设51个指标,邀请政府官员、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学术/研究机构等领域数百名代表进行评分。


与其他中高收入国家相比 我国危险因素控制不尽如人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老龄化,大大加重了慢性病带来的沉重压力。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因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同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在城市地区,用于治疗慢性病的平均费用占到家庭收入的一半,农村地区更是占总收入的150%。

该研究报告显示,从慢性病防控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与其他中高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在政府管理和国家慢性病防控计划的制定方面表现优异,并且拥有良好的慢性病死因和主要危险因素的监测系统,分获67%和64%的得分。在卫生体系应对能力上,我国得分63%,比其他中高收入国家低8%;在危险因素控制上则一样都不尽如人意,仅33%(图1)。

blob.png

研究者说

武阳丰:我国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武阳丰教授表示,我国在危险因素防控方面的欠佳表现是不出意料的,同时也呼吁在国家层面应尽快开展更多、更有效的行动。

武教授说:“但是,由于许多评分者可能并不十分了解指标的意义及中国医疗体系层面的问题,所以我国在卫生体系应对能力的得分比预期的低。比如,我国在“每万人所拥有的卫生工作者人数”得分为零,这或许反映出我国评分者对提高卫生工作者人数的强烈渴望,而非对当前现状的评价。”

下一个“五年”,中国将面临更大的慢性病压力。武教授表示,慢性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WHO所设定的“25*25”目标,即2025年将70岁以下人群因慢性病引发的死亡降低25%。

“这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国家级慢性病行动计划的开发和投资,开展更多国家级针对主要危险因素的防控项目,提高慢性病监测系统,以及开发更多经济且能够大规模推行的适用于我国社会的干预方案。”武阳丰说。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