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凌晨
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路面变成了河流,城市成了汪洋。
此刻,通城县人民医院内三科病房内灯火通明,夜班护士徐雪英正在忙着为患者送药、打针、量体温、测血压……就在她全力为患者治疗之际,“啪!”,停电了,病房一片漆黑,徐雪英点燃了一支蜡烛,屋外汹涌的洪流冲击着房屋设施,当她打开科室的大门时,暴雨迎面而来,洪水沿着进科室的台阶迅速上涨。
“小徐,估计是发大水了,咱们必须以最快速度将一楼患者转移到二楼!” 正在隔壁书写病历的黎志良主任闻声走了过来,并迅速安排抗洪自救。
当时内三科一楼住了30多位患者,其中有三位危重患者,黎志良和徐雪英一边大声地维护着转移的秩序,一边组织患者自救,轻患者搀扶重患者上二楼,患者家属协助他们将3个危重患者用担架抬上二楼。
当天黎志良正感冒未愈,再加上连日加班,身体极度虚弱,抬担架的时候非常吃力,几度险些摔倒,但他咬牙坚持着,“决不能让一个患者面临水灾的袭击!”他坚定地对自己说。所有的患者都转移到二楼并安排好床位时,一楼的水已经齐腰了。
黎志良来不急喘口气,又转身下楼了。病历,电脑、患者当天的治疗药物、 80多床棉被、几十床被套等物质都在一楼,徐雪英转身紧跟黎主任身后……
一趟、两趟……物资转运越来越困难了,黎主任的脸苍白得像纸一样,累得快虚脱了,看着像落汤鸡一样来回奔跑的医生和护士,很多患者家属和病情较轻的患者也自觉地投入到这场抗洪救灾战斗中,帮忙转移物资、帮忙招呼着重患者……医患之间仿佛形成了一面无形的墙,可汹猛的洪水依然翻腾不息。
时间已经7点钟,看着饥肠碌碌的患者,黎志良拨通了医生黄佳的电话,“科室被水淹了,患者受困、饥喝难忍,赶紧想办法送些吃的过来”。黄佳立即到附近买了些馒头、包子往医院方向赶,可医院景象吓了他一大跳,住院楼前的小车被水淹没了顶,水中漂浮着各种垃圾,黄佳手脚多处被杂物划出口子,但仍坚持在齐腰深的水中摸索着前进。80多个馒头分发给病友后,就只剩下一个馒头了,黎志良和徐雪英分吃了仅剩的一个馒头 。
他们被困在二楼三个多小时后,科里医护人员陆续赶来, 9时许,洪水渐渐退去,被洪水冲刷后的科室已一片狼藉,地板上的淤泥足有三、四寸厚,科室到处是垃圾,加之停水断电,给灾后自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护士长李林生等同事的家里也遭受了严重的水灾,损失惨重,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全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清理淤泥,消毒灭菌、整理床铺、桌椅,在短短二天时间里,内三科完全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白求恩曾经说过:生命虽然不能永生,但高贵的灵魂、崇高的精神却可以永恒!这是对医务工作者由衷的称赞,每逢灾难、疫情、突发事件,只要患者所需,医务人员会自觉地用他们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医者大爱,谱写了一曲患者至上、同舟共济的动人篇章, 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卫生系统屹立不倒的旗帜!
7月8日,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过,给人一种难得的宁静,经历这场暴风雨的洗礼,医患之间是否能重新增加一丝理解、一丝信任?
编后语:每逢灾难,第一时间冲到人民面前的就是绿军装和白大褂。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医院已恢复秩序。这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医务人员的努力,因版面所限,所选仅为代表。如果您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欢迎投稿:songpanzh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