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离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学还相差很远,将过去的大众研究细化,将理想的个体研究粗化,设计小众研究,可以实现有限精准的医疗。
应用现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精准医学研究时,除应尽量避免偏倚外还应特别关注群体效应不代表个体结局的问题。以吸烟与肺癌为例: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只能说明吸烟或不吸烟的人群中罹患肺癌的概率,无法说明一位吸烟者将来是否会罹患肺癌,一位不吸烟者将来是否会罹患肺癌。
流行病学方法缺少整体观
群体效应不能代表个体结局的重要原因是流行病学方法忽视了整体论。整体论认为,将系统打碎成为它的组成部分的做法是受限制的,对于高度复杂的系统,还原论的方法行不通。世界每个事物都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还原的过程必然只能进行到一定的层次。整体的作用不等于各部分的作用之和。流行病学病因论中虽有整体论的痕迹,比如“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交互作用分析等,但这与整体论还相去甚远,所有经典研究方法的设计都是基于还原论的。
以临床疗效为例,基于还原论的精准医学研究步骤大致为:
第一步:利用严格设计的临床大数据,用现有的研究方法,研究各种疗法的疗效各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模型;
第二步:了解某患者具备何种影响因素;
第三步:将患者特征带入预测模型,预测该患者采用各种治疗方案的结局;
第四步:为该患者选择适合其本人的治疗方法,得到最好结局。
基于前面解释的原因,整体的作用不等于各部分作用之和,此方法难以获得能指导精准治疗的结论。
设计小众研究实现相对精准医疗
目前即没有针对个体(基于整体论)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也没有真正的基于整体论的统计分析方法,整体论方法难以实现。在目前的方法学水平上,我们只能将过去的大众研究细化,将理想的个体研究粗化,设计小众研究,实现相对精准的医疗。其特征为:将患者按照某个或某些影响因素的暴露情况多次分层,研究适合各层患者的医疗方案(伞式研究)。虽然仍按还原论的方法研究,但分层带有整体论的意味,能使研究结果相对精准。
目前人类离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学还相差很远,将过去的大众研究细化,将理想的个体研究粗化,设计小众研究,可以实现有限精准的医疗。严格意义上讲,完全精准的医疗是无法实现的,这不是因为受限于方法学,而是因为人类不可能认识所有影响因素;科学是相对而言的,求全责备未必合适,认识到现有条件的不足,预计到研究结果的局限性,适度开展“精准医学”研究,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