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7-14 总第46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7-14 总第46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0期

发布时间:2016-07-14

时评

标题导航

医院里“别闹”!

发布时间:2016-07-14来源:《医师报》作者:敬一山 武西奇 龙敏飞  阅读: 55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自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1年的专项行动,严打“医闹”。

严打医闹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守法治底线

▲ 深圳特区报  敬一山

要把主观恶意的医闹,和医疗事故导致的纠纷区分开。每一起医闹事件的成因可能都不同,有些是患者或家属恶意挑衅以谋求个人利益,但不排除有些是患者权益受损而又申诉无门,不得不闹。

接下来一年的专项行动中,医院不能因为有民警进驻就放松警惕,反而应该主动作为,提升医疗管理和服务质量,尽可能防患于未然,把矛盾解决在升级激化之前。

严打的“严”,首要体现在重视的态度,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在个案中“好勇斗狠”。“严厉打击”一定要防止误伤,真正用到那些恶意破坏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的人身上。

值得肯定的是,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到一些标准,如“非法携带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殴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等。只有具备了这些明显的医闹特征,才能处之以“严”,也才能体现出“严”的威慑力。

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依法”的重要性,无论是提到的警方使用武器、警械,还是检察院的快捕快诉,还是法院的从严惩处,都同时加上了“依法”的限定词。这种法治意识不仅要体现在文字中,更要落实在行动中。

是该给“医闹”点颜色瞧瞧了

▲ 人民网  武西奇

九部门联手祭出组合拳,亮剑伤害医务人员、扰乱医疗秩序的犯罪行为,正是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

一年的集中整治,在对医闹形成震慑的同时,也向公众传递了一个信号:遇到有争议的诊疗千万不要闹,通过法律途径讨说法,才是化解纠纷的正确渠道。否则,不管冲动也好还是谋利也罢,闹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就看九部门的执行力度是否到位。

医患关系闹到如今这步田地,两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修复医患关系裂痕,亟需双方学会换位思考和相互尊重。患者对医生多些支持信任,同样医生对患者多些人文关怀,彼此拿出最大的诚意去努力,才能推动医患关系尽快步入和谐正轨。

为“民警进医院”严打医闹叫好

▲ 青岛日报  龙敏飞

打击医闹,确保医生的生命安全,是必须之举。对于医闹、伤医、袭医的相关人员,也必须严惩不贷。这是最起码的底线,如此,我们生病时才会有医生为我们看病,也才会有人愿意去当医生。

毕竟,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生执业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4年,有64.48%的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从医,仅有15.69%的医生希望子女从医。当医生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当医生,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对于这样的危险信号,相关部门也必须有所作为,如今推行的“民警进医疗机构”,便是一种积极的作为,值得肯定与推广。

如今,“民警进驻医疗机构”,应该是一个新的开端与起点。一方面,依法对医闹、伤医、袭医等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纵容。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患者的合理诉求,同样需要问清楚、搞明白,是谁的责任就该是谁的责任。这就是说,期待“民警进医院”营造良性维权秩序,开创医患关系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