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13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17 暨第二届中国血管大会(CVC)在京召开。大会主题为“健康的心脏、更好的生活-创新·转化·合作”。
大会主席胡盛寿院士就“大数据”时代下的心血管病防控进行了主旨演讲。他认为,医学“大数据”是信息大爆炸、计算机+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对现今医疗模式客观审视“倒逼”的结果。
过去三十年中,救治了成千上万病患的以疾病类型为中心的医疗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导致患者主动性差、医疗资源浪费和医患矛盾激化。在大数据时代下审视过去的医疗模式,不难发现,“小数据”总是以随机小样本去替代庞大的群体,更聚焦于疾病某一环节,而非整体,更注重直接的因果而淡视关联。而“大数据”是分析所有数据,而非少量的样本,接受和承认数据的繁杂,而去挖掘深处的真知,不刻意寻求“完美”的直接因果,而在意于事件之间的关联。
没有标准的患者
“我们应对疾病信息的处理从碎片化向集成化、系统化发展”,胡院士表示。
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心血管病的发生机制研究、诊断和治疗需系统化的信息集成。
他说,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是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忽略了基因组信息、环境危险因素以及对疾病主要监测目标的持续动态监测。
“当前我们对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认识非常局限和肤浅,海量的未被发掘和利用的数据,可能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深远,而这些数据在目前的医疗系统之外。”胡院士强调。
胡院士指出,传统疾病分型系统只关注疾病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的特征,过于片段化和碎片化,我们要基于“大数据”更新疾病分类系统,汇集遗传、环境等基本因素。
“我们要利用大数据实现对疾病认识的‘个体-全体-个体’的闭环”,胡院士指出,“当前我们对疾病从群体到个体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导致对标准治疗认识存在误区,因为没有标准的患者。我们只关注了治疗手段本身,而忽略了其他的重要信息,比如治疗作用靶点、药物应用、患者饮食等,这些因素决定了疗效的差异。”
此外,要想做到从确诊疾病前移至对疾病的预警、预测,就要基于大数据的积累,通过基因测序、智能终端监测获取信息,识别有不健康行为风险的子人群,运用“大数据”分析患者环境背景和生活方式喜好,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并通过行为检测实时反馈调整。
用数据提升医生的能力
整体医疗可及性改善,技术规模持续增长,并未转化为更好的患者结局。究其原因,胡院士认为,首先是我们只关注手术的成功,而忽视了基于研究证据的关键诊疗环节,导致我国临床路径仅对围术期诊疗流程进行描述,未涉及与手术质量相关的关键节点。
另外,我国医疗体系缺少医疗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临床证据转化和质量问题突出。胡院士提倡构建学习型医疗体系以促进诊疗质量持续改善。
学习型医疗体系有多种数据来源,包括基本信息、门诊信息、住院信息、检查信息及社会经济信息,以对医疗质量做出全方位评价,用“数据”提升医生自我学习能力,改善临床实践能力。
优秀医生还应是Data Scientist
当今,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过细的专科化培训使医生对数据理解和摄取越来越局限,师徒相授模式易导致临床经验难以推广,复制和传承。
胡院士指出,在“大数据”时代,医学人才培养观念应做出改变,要从医生经验的积累转变为医疗数据的积累。未来的医学人才,应能熟练运用智能辅助工具,处理海量信息,做出正确决策。
胡院士强调,优秀医生还应是Data Scientist,医生在数据获取、构架、处理和解读等各方面都应积极主导。同时胡院士认为,“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医生大有作为, 全球同步的互联网、实践之中的中国特色大数据(微信、淘宝等)、13.5 亿人口庞大的数据资源以及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让中国医生具有“弯道”超越的可能。
胡院士强调,“大数据”时代下重塑医学人的格局和气度,要有谦卑的心态,除了上帝,任何人都要用数据说话;要积极参与,大数据的“大”靠工程师来完成,但更关键的“全”要医生来完善;更要有效地回馈,即会利用数据改变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改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质量的评价以及改变疾病的防控模式。
秉承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精神
心血管“一带一路”创新与合作研讨会召开,二十余位沿线国家嘉宾出席
8月10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组织的心血管“一带一路”创新与合作研讨会召开。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院士指出,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秉承“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培训、学习和技术交流的开端和契机,共同探讨对于“一带一路”心血管合作的期望、内容、方式和机制,从而推动长期的、切合实际需要与发展的心血管病管理与诊疗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心血管领域的“健康丝绸之路”。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郑哲教授介绍,阜外医院已接收过超过100个国家的将近万名访问学者,积累了交流经验,人才培养合作将产生共赢效果。
阜外医院徐波主任指出,目前心血管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左心耳封堵术、可置入性水凝胶治疗心衰、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都是当前研究热点。另外,远程医学平台控制设备器械提高院前急救效率、人工智能相关等技术创新将带来更多获益。
来自埃及、巴基斯坦、科威特、蒙古、孟加拉、缅甸、尼泊尔、坦桑尼亚、突尼斯、印度尼西亚等二十余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院管理者及心血管病领域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进行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