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改变这里,首先需要适应这里!”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办副主任、现任西藏阿里人民医院院长的于勇,援藏至今已有两个年头。
当初,于勇带领第一支援藏队伍到达拉萨,一下飞机,16名队员中有一半以上发生了明显的高原反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在会议现场发生晕厥。于勇自己也经历了严重的头晕。阿里,神山圣湖,人迹罕至,平均海拔4500米,对于援藏队伍来说,较之3700米的拉萨,又是一个海拔新高度。接踵而来,高寒气候、缺氧、干燥等,又引起了队员们一系列高原反应。“高反是一种生理反应,我们首先要相信自己身体的潜力。同时,时刻关注自身状况。平时,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坚持吸氧。”于勇要求队员们每天安排出时间,坚持使用政府提供的吸氧设备,保持一定的吸氧量。
亲眼目睹藏区的缺医少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抢救,于勇把感慨变成了动力,带领队员们头也不回地向前赶路,援藏工作的一年期限已到,为了保持工作进展,他和队员们主动要求延续时间。
终于,经过两年的奋进,阿里人民医院的门诊量、病房床位、疾病治愈率等各项数据大约增长30%,成为高原地区首家二甲综合医院,开展了高原首例开颅手术。
从小就对医生职业充满了崇敬和向往的于勇,当年的高考志愿全是医学。他说,这次活动让大家更加珍惜健康了,对于援藏队员们来说,更需要做好日常身心保健。但更加深刻的体会,还是藏区人民和医生的不易。
“藏区医师健康不容乐观,其中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的人数占比70%左右,更需要进行健康干预,包括体检等。当然,还有一群群藏区居民、一位位部队官兵……他顿了顿,说道,“这就是医生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