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项研究发现,治疗伴有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房颤患者,早期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疗效相似。(JAMA Neurol.9月11日在线版)
Triple AXEL是首个观察房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疗效的研究,并对利伐沙班和华法林进行比较。
研究纳入183例伴有轻度、房颤相关卒中的患者。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组(95例)在前5 d内接受利伐沙班10 mg治疗,之后肌酐清除率≥50 ml/min的患者接受20 mg治疗,肌酐清除率在30~49 ml/min的患者接受15 mg治疗。
4周时观察新发缺血病灶和新发颅内出血发现,除复合终点缺乏差异外,两组在新发缺血病灶(利伐沙班29.5%与华法林35.6%)和新发颅内出血(利伐沙班31.6% 与华法林28.7%)的发生率相似。两组也有类似的临床卒中复发率。然而,与华法林组相比,利伐沙班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少2 d(4.0 d与6.0 d)。
在一篇随刊述评中,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Kelvin Ng和William Whiteley表示,许多卒中医生仍不确定房颤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启动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但如果药物相关出血风险低于肝素,则可能会从早期抗凝中获益。Triple AXEL可能是确定早期抗凝治疗是否优于延迟治疗的第一步。
与其他试验,如AVERROES相比,Triple AXEL试验中MRI所示新发出血和缺血病灶发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