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9-21 总第51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9-21 总第518期
返回上层

总第518期

发布时间:2017-09-21

呼吸专栏

标题导航

洞察疑点 培养“跳出框架”的临床思维

发布时间:2017-09-21来源:《医师报》作者:张亮  阅读: 63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知者不难,难者不知”,疑难病有其疑难的一面,但又具备许多征象的必然联系的特点。因此,诊断少见疑难病既要克服知识的局限性,也要克服思维的局限性。本期开始我们征集疑难病例,希望您投出宝贵病例,并从中选取一二,以飨读者。

发热一波三折  真相需细甄别

▲ 咸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何小鹏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系统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呈侵袭性,常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肝脾肿大等症状,大部分患者伴有免疫功能异常,进展快、预后差。可破坏毛细血管内皮,导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又称Clarkson 综合征,表现为特发性血浆外渗及血管塌陷性疾病。

患者女,52岁。因“咽痛、发热40余天,伴全身浮肿10余天”入院。 4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咽痛、发热,体温38.5℃~41℃。在院外按“扁桃腺炎”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20余天,效果不佳,10余天前又出现全身浮肿。2015年9月15日入咸阳市中心医院。

体格检查  T:38.8℃,BP:40/96 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颏下、颌下、双侧锁骨上、腋窝、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以左锁骨上明显,最大约2×2×1 cm,压痛(+),活动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四肢皮下见大片状瘀斑,以臀部为主。四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口唇轻度紫绀,咽红肿,扁桃体Ⅱ度大,未见脓性分泌物。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腹部(-)。既往史 6个月前诊断“过敏性紫癜”,曾服“强的松”治疗2个月,后渐停用。

辅助检查  血常规、 便常规(-) 尿蛋白 (++),24 h尿蛋白定量60 mg,肝功能:总蛋白55.1g/L,白蛋白 21.5 g/L,肾功能、电解质、凝血系列、 BNP、痰查抗酸杆菌、心肌酶谱正常 ,T-spot 、支原体、衣原体 、军团菌抗体、甲状腺功能全套、 出血热抗体IgG 、IgM、自身抗体、PANCA、CANCA、 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肿瘤系列血清学标志均(-),CRP:79.5 mg/L,PCT:1.06 ng/ml,ESR:40 mm/h, D-二聚体:8330 ug/L。 浅表淋巴结超声:双侧锁骨附近、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多发低回声结节。四肢血管超声:未见异常。腹部及盆腔CT:胰头周围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 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双侧附件正常。9月23日行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示“淋巴瘤”,进一步免疫组化染色确定为“AITL”。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第3天体温逐渐下降,间断波动在37.5℃左右,但全身水肿逐渐加重,以脸部及背部最明显,且出现呼吸困难。给输注人血白蛋白,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治疗过程中尽管大量使用利尿剂,患者仍然水肿明显,眼睑水肿致眼睛不能睁开,四肢肿胀,躯干皮肤肿胀处有渗液。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频数。给予进行床旁CRRT。于9月22~24日CRRT共滤出液体10000 ml。水肿有所减轻、呼吸困难较前好转,逐渐撤除了呼吸机。 随着病理结果回报,诊断得到确定。严重的水肿考虑为AITL所导致的CLS。

确定诊断  (1)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四期;(2)CLS;(3)血小板减少症;(4)过敏性紫癜;(5)口腔黏膜炎。

blob.png

【病例讨论】

发热病因复杂,需要反复寻找诊断线索,仔细甄别。淋巴瘤是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一个重要因素。肺曲霉菌感染是血液系统疾病化疗后常见的肺部感染之一。CLS属于AITL常见的并发症,胶体液的使用和连续血液净化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

意想不到的年轻男性纵膈巨大肿块

▲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罗曼

绒毛膜上皮癌并不只有女性才会出现,且并不都原发于生殖系统。因此,全身包括外生殖器的体格检查很重要。患者以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起病,肺部CT明确提示双肺病变,因此会注重肺部的体格检查,而外生殖器的体格检查是内科医生常常忽略的,有时甚至当病理明确诊断后才想到去完善。

患者男性,26岁,未婚,主诉“咳嗽、咯血20余天,加重2周”,于2016年8月11日入我院。7月中旬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活动后加重,伴气促,晨起时痰中带鲜红色血丝。1周后因受凉,咳嗽、咯血较前加重,每天咯血2~3次/日,血量小于10ml。外院行肺部CT示胸骨后大血管前间隙软组织肿块影、两肺多发结节状影。予以青霉素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既往史、个人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体格检查  T:37.0℃,P:90次/分,R:21次/分,BP:140/83 mmHg,SpO2:96%(未吸氧)。急性病容,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查体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入院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血沉:42 mm/h;C反应蛋白15.60 mg/dl;肿瘤相关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29.1 MIU/ML,癌抗原125(CA125)70.12 KU/L,余项正常;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谱、血管炎抗体、抗ENA抗体、类风湿因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G试验、GM试验均阴性。肺部CT平扫+增强(8月12日)示(图1):前上纵隔占位、双肺多发结节及肿块。8月22日病理结果(图2):镜下见坏死组织中少量核增大的细胞,可疑恶性肿瘤,建议重新活检。此时完善尿妊娠试验阳性,性激素检查提示异常,并再次进行生殖系统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双侧乳房轻度肿大,左侧睾丸萎缩。

8月26日病检结果(图3)示: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体积大,大部分胞浆丰富透明,胞核圆形,可见明显核仁及病理性核分裂,个别细胞呈合体状,肿瘤细胞与血管关系密切。免疫组化:HCG(小区+),Ki67(约60%~70%+),CK-Pan(+),P40(灶性+),AFP、PLAP、CD30、CD117、Vimentin、TTF-1均(-)。结合临床、影像及免疫组化考虑绒癌。复查肺部CT平扫+增强(9月2日)示(图4):纵隔占位、双肺多发结节及肿块病变考虑生殖细胞瘤并多发肺内转移,病变较前明显进展。乳腺、腋窝、腘窝、阴囊、腹股沟、颈部彩超(9月1日)示:双侧颈部、左侧锁骨上窝、右侧腹股沟区多个淋巴结声像,左侧附睾头囊肿(睾丸无病灶)。

诊断  纵隔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肺内多发转移 Ⅲb期 高危组)。

blob.png

【病例讨论】

第一,绒毛膜上皮癌并不只有女性才会出现,且并不都原发于生殖系统。其分为两种类型:(1)妊娠性绒癌: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女性;(2)非妊娠性绒癌:极少见,男性可出现,好发年龄为20~40岁,原发灶可在生殖系统内或生殖系统外。

第二,全身包括外生殖器的体格检查很重要,而常被内科医生忽略,甚至当病理明确诊断后才想到去完善。

第三,每一项异常的检查结果都应仔细分析,全面考虑。患者入院时所查β-HCG升高数倍,应考虑到绒癌而进行性激素及绒癌相关免疫组化检查。

第四,对于纵隔巨大肿块伴双肺多发病灶的年轻男性患者,应考虑到原发性纵膈绒癌的可能。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