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表高水平临床研究论文如此困难?距离国际享誉盛名的期刊差距有多远?是否现今的临床研究设计思路存在误区?哪些是临床研究优秀论文的写作要点?
近日,在中国心脏大会“如何发表高水平临床研究论文”专题论坛上,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国内专家对上述问题一一解答,不仅详细阐述了临床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各方面要点,也结合实际指出了实践中应着重注意的不足。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Harlan M. Krumholz
引言与讨论是学术论文中最重要的章节
引言和讨论部分是一篇论文的精华所在,也是最困扰作者的难题。作为一位发表过千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教授,Harlan M.Krumholz 教授分享了他撰写文章的“独门秘籍”。
Krumholz 教授指出,提出好问题、制定好计划、组建好团队、拥有好逻辑和好见解是撰写优秀文章的“5个步骤”。
Krumholz 教授详细讲解了文章的引言和讨论部分的撰写要点。首先,细节决定成败,注意细节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基础。对于引言部分,需回答3个问题:未知的是什么?研究的问题为什么重要?研究目的是什么?他强调,从引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并且为讨论埋下伏笔。
Krumholz 教授表示,写科研论文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和“胸有成竹”的态度,希望医生能持之以恒地打磨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下笔前做好谋篇布局,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BMJ Open 主编Trish Groves
仅15% 的学术研究有真正价值
“如今学术领域仅有15% 的研究具有真正的价值”,Trish Groves教授在开场中指出,从提出研究所关心的问题,建立合理的设计和执行方案,有效运行和管理研究项目,最终得出客观公正的研究结果,研究的各个环节都将影响最终研究成果的价值。
好的研究设计在各个环节均有重要作用。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设计思路应该是先提出问题,收集背景资料,再提出合理假设,继而开展试验验证假设。而现实中很多研究则恰恰相反:即根据得到的试验数据,分析、倒推出问题。这样的研究设计质量偏低,缺乏科学精神和独创性价值。
Groves 教授强调了文章可重复性的重要性。方法学和结果的可重复性使得研究的推广性和可信度大幅度增高。反之,选择性报道、数据挖掘、P 值操控和数据操控等行为则会严重降低研究的可重复性。
真实世界研究是近年来学术圈的热点之一。借用China PEACE-3VD 研究的方法学文章,Groves 教授向听众阐述了一个好的真实世界研究所具备的特点:确保研究在伦理范围内计划和实施;按照预设方法发表研究方案;避免选择性报道结果,减少研究的偏倚,使得研究全阶段的可重复性最大化。
牛津大学人群健康中心Jane Armitage
高质量研究是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前提
Jane Armitage 教授指出,完成高质量研究是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前提,而可靠的方法学是高质量研究开展的基础。Armitage 教授结合临床研究的实例讲解了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两类研究的关键要素及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Armitage 教授强调, 临床试验固然能够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产生深远影响,但其组织实施并非易事。这不仅体现在实施过程复杂繁琐,制定科学且可行的干预措施和选择可靠的评价终点也十分具有挑战性。
当然,如果实施了好的临床研究,即提出了重要的科学问题,采用合理可靠的方法去解决并如实、清晰地报告研究结果,这必然是一篇高影响力的论文,最终也将为国际公认的好杂志所接受。
JAMA杂志高级编辑Mary M. McDermott
JAMA七成投稿未经评审直接退稿
Mary M. McDermott 教授介绍说,评审稿件时,JAMA 看重的是其质量、原创性、数据有效性、结论合理性、所传递信息的重要程度、表述清晰度,以及文章主题是否属于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于接收的稿件,一般会经过筛选、初审、编委会讨论、2~5名同行评审等流程,期间稿件均有可能被修回、退稿、建议转投等。JAMA 及其系列期刊接收率一般约为7%,其中70% 所投稿件未经评审而直接退稿。因此,符合杂志要求,并且能按照要求进行合适处理,是成功发表文章的关键。
McDermott 教授按照一般稿件的投稿流程,分别总结了每个阶段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投稿前,她建议作者首先需要考虑清楚目标杂志并按照杂志的稿约要求撰写。在投稿时,一封简洁得体的投稿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文章而言,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均有其固定结构和关键点,总而言之均宜精。投稿之后,对审稿意见的回复也务必全面完整、言之有据、礼貌妥帖。
从期刊角度而言, McDermott 教授也提醒大家,没有明确临床意义的基础科学类研究、小型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调查类研究、数据陈旧的研究、没有新见解的验证性研究、定性研究等是JAMA“不太感兴趣”的文章。
此外,JAMA Network 系列期刊均是各领域最负盛名的杂志之一,在向JAMA 投稿时,作者可选择如果被退稿则自动转投JAMA Network 其他期刊。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李静
投稿信就是文章的广告
李静教授曾以第一作者在《柳叶刀》杂志发表论著。她强调,好的投稿信是一块敲门砖,而后续的修稿过程则是反复打磨修炼的过程,每一处细节都需关注和投入,不可轻视和忽略!
李教授指出,投稿信就是文章的广告,是编辑首先会阅读的内容,所以应对投稿信高度重视。在撰写时切忌不加修改直接“复制-粘贴”摘要或结论的内容,需凝练出文章的核心亮点,阐明此篇文章的主要发现和研究意义,以及说明这项研究为何适合此杂志。此外,格式美观和文字拼写正确也是给编辑留下良好印象的必备条件。
另外,投稿前审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醒作者务必对照核查清单逐项核对,避免遗漏和错误。
“如果发表文章像入选国家队,编辑、审稿人就像国家队领队、教练”,李静教授借此形象点明了作者和编辑、审稿人的关系。她指出,对于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回复需有据可依,可引用权威证据以支持自身观点。可与审稿人意见不同,但需充分尊重其意见,委婉表达。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郑昕
写论著要有章可循 把握原则 重视合作
郑昕教授介绍,自己写作的3点体会是:有章可循、把握原则、重视合作。
她认为,好论著的要素包括高质量的设计、清晰的创新点、缜密的逻辑关系、精良的细节处理。撰写论著做准备前应遵循3个重要原则:采用国际通用规则、保证逻辑关系的缜密工整,以文献有力支撑自己的观点。
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与技巧,郑教授引用大量实例分析,生动地说明了“题目是文章的浓缩”“摘要是文章的精华”这两大关键。
她还详尽阐述了方法、结果、讨论部分的写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她重点强调,讨论部分要注重对结果的解读和应用,且要与引言部分相呼应。
(本版整理 王斌 吴超群 余苑 黄星荷 宋佳丽 卿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