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2-03 总第43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2-03 总第432期
返回上层

总第432期

发布时间:2015-12-03

肾病

标题导航

余学清:顶天 立地 扶持中青年

发布时间:2015-12-03来源:《医师报》作者:董杰  阅读: 51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11月19~21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CSN)2015年学术年会在广东珠海召开,来自国内外的8512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CSN主任委员余学清教授介绍,2015年CSN第十届专业委员会的重点工作内容可概括如下:顶天——巩固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立地——重视县医院核心能力建设;未来——加强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这些工作重点内容在本次会议上也有充分地体现。

“今天,CSN已走过了三十五载春秋。回首过去,我们喟叹于来路的艰辛;展望未来,我们憧憬美好明天。”余教授感慨,中国肾脏病学的发展需要新的发展目标:赶超国际一流水平,在世界的舞台中央有中国的位置,在权威的场合有中国的声音。

在国家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发展的今天,边远和边疆地区的医疗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支持基层医院肾科的发展、加强县级医院肾科核心能力建设,正当其时。

中青年是中国肾脏病学的希望和未来,扶持中青年就是托举起中国肾脏病学的“明天”。

余教授劝戒青年同仁,要保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成功时享受结果,不成功时享受过程。

余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至今天,从事中国肾脏病学研究的专家们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胸怀国际领先的志向,重视临床应用的研究,积极拓宽国际视野,关注国际热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与此同时,要在追求创新的同时维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blob.png

【主旨报告】

陈香美:血液透析治疗进展与挑战并存

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陈香美院士指出,我国建立的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是国际上信息最为完整的三级管理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首次获得全国5000余家血液透析中心40万尿毒症患者数据,实现了中华肾病界30年的梦想。

2014年全国血液透析登记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血液透析中心数为4047家,在透患者为339 748例,透析龄5年以上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此外,新导入患者63 968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明显增加;新导入患者原发疾病中肾小球疾病比例在减少,糖尿病肾病比例逐年增加。

陈院士指出,我国血液净化整体治疗水平较低,透析龄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远低于美国和日本。

心脑血管事件是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并发症治疗方面,2011-2014年各项指标达标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以血红蛋白、血钙和白蛋白的改善最为明显。

此外,截至2014年底,2014年全国腹膜透析登记医院为1031家,在透病例为55 373例,其中原发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4.1%)、糖尿病肾病(16.2%)和高血压肾损害(14.4%)为主。

陈院士表示,中国血液净化仍面临诸多问题:尿毒症患者数量巨大,但血液净化治疗率低下;血液净化整体治疗水平低下;血液透析并发症治疗水平有待提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质量控制有待提高;血液净化设备与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国产化水平低下。

侯凡凡:补充叶酸有肾脏保护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指出,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和叶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叶酸缺乏或Hcy代谢障碍导致Hcy血症被认为是心脑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

侯院士介绍,既往Meta分析表明,在未接受强化补充叶酸的地区,叶酸治疗能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并能降低晚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但在已接受强化叶酸补充的国家,叶酸治疗未能有效降低晚期CKD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进入透析的风险。

Hcy水平增高与普通人群CKD发生风险相关,但用叶酸和维生素B对CKD患者进行肾脏保护的研究未获成功,这可能受到研究所在地强化叶酸补充的影响。在未实行强化叶酸补充地区,迄今尚无观察叶酸治疗对肾脏预后影响的研究。

为评价补充叶酸能否延缓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合并肾脏损伤者肾功能的减退,侯院士团队进一步利用CSPPT队列完成了CSPPT-CKD研究。

结果显示,整体研究人群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9%,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组治疗的发生风险低于依那普利组。同时,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年下降率显著小于依那普利组。

基线已合并肾损害的人群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0%,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组的主要终点、肾功能快速下降和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年下降率均显著低于依那普利治疗组。

侯院士总结,上述结果表明,补充叶酸治疗可降低我国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减退风险,其肾脏保护作用在基线即伴有慢性肾损害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亚太肾脏病学会主席David Harris

高龄ESKD患者保守治疗或更优

亚太肾脏病学会主席David Harris教授指出,高龄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ESKD)的趋势日益凸显,这促使新的焦点聚集在ESKD的保守及对症治疗。在透析治疗没有获益甚至有害的情况下,应避免透析治疗,应充分地控制患者的尿毒症症状。

“尽管ESKD保守治疗的总生存率不如透析治疗,然而对于某些人群,尤其是高龄及严重合并症患者,保守治疗像透析一样可能延续生命。症状控制与保守治疗及透析几乎没有差异。” Harris指出。

Harris认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应满足6个标准:患者被治愈、生存时间更长、提高或维持功能/有质量的生活/能自理、感到舒适、达到生活目标、为家人及照顾者提供支持。因此,理想的保守治疗需要一个多专业共同协作的团队。

英国莱斯特总医院John Feehally

社会环境影响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

英国莱斯特总医院John Feehally教授指出,在肾脏病治疗上,我们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需要去做。肾脏替代治疗总体发展迅速,但在地域间发展不平衡。

所有国家都在关注维持性透析的费用问题,肾移植在许多国家尚未充分开展,但实际上其治疗成本可能比长期维持性透析更为低廉。

Feehally认为,将CKD视为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密切相关的疾病,使CKD作为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受到全球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源欠缺地区,社会环境因素对CKD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在资源欠缺地区,防治急性肾损伤(AKI)需要公共卫生机构采取积极措施给予支持,如提供干净的用水、控制疟疾等地方性传染病、提供抗蛇毒血清等。

急诊腹膜透析因其价格低、疗效佳,适合作为资源欠缺地区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

然而,在AKI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方面,亟需加强相关医疗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应用电子技术提供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考核以提高识别和处理具有高危AKI风险的患者。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