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6-22 总第50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6-22 总第505期
返回上层

总第505期

发布时间:2017-06-22

呼吸

标题导航

呼吸学科发展面面观

发布时间:2017-06-22来源:《医师报》作者:王辰  阅读: 61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尽管呼吸疾病诊疗技术在近些年不断发展,但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呼吸学科和呼吸医师应如何面对挑战?在2017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召开之际,本期我们继续邀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建设、科研创新等问题阐述他们各自的观点。

blob.png

关键词  学科发展

专科医联体是一个重要的体系创新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存在碎片化、不均衡、医生水平非同质、疑难危重患者转诊难等问题。

为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改善基层医疗水平,全国范围内多个区域医联体应运而生。区域医联体有助于发挥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推动区域内常见、多发疾病的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单位医疗能力与水平。但是,由于自身专科水平的限制,而且各方利益诉求不同,难于解决某专科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问题,难于真正形成协同。

因此,由“普及型”的区域医联体向“提高型”的专科医联体发展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专科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分成两个层级:牵头单位及协作单位,基层单位。牵头单位承担学术牵头和组织工作,基层单位接受牵头和协作单位的学术和技术支持。在医疗方面,牵头单位、协作单位与基层单位建立专科疑难危重患者的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体制。牵头或协作单位将基层医院转来的疑难患者诊断清楚,急危重症患者病情救治缓解后转回基层继续治疗康复。

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专科医师进修制度,学者短期访问制度。依托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平台,开展讲课、教学查房和学术交流。与协作单位联合举办多种类别的短期培训班,推广普及专科诊疗和专项技术规范,促进专科医师诊疗水平的同质化。

在研究方面,至少可以在规范名词和格式化病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研究。因此,专科医联体在医教研三个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

专科医联体是中日医院创建的新型医疗体系,其理论思想是清晰的,设计是科学的,顺应事物规律,能够满足各方面的利益:符合患者利益,符合参与基层单位利益,符合牵头单位、协作单位利益,体现多赢思维,产生多赢结果。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