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引起心脏、肾脏、神经及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若累及于心脏,致使心脏微血管病变及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数较隐匿,早期主要是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以全身倦怠为初始症状,也可无明显症状,随病程进展,心脏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逐渐出现限制性心肌病的功能改变,常有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在劳累、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后发生,晚期可有浆膜腔积液、水肿、心功能不全等表现;偶尔出现胸痛(其疼痛发作的程度较非糖尿病患者要轻,可能为痛觉神经迟钝或麻木所致),复杂的心律失常等症状。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以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并合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在排除其他心肌病变后作为临床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思路。
目前糖尿病心肌病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以综合治疗为主。一是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对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进行强化达标治疗;二是改善生活方式,如低脂肪、高纤维饮食、戒烟限酒及适当有氧运动;三是改善心脏重构,防止心力衰竭恶化。
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和回顾性调查总结出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心脉痹阻。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
动物实验中发现心肌病变、心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早于冠脉病变,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心肌局部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
具有益气养阴,散结通络功效的中药复方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纠正脂代谢紊乱作用;明显减少糖原在心肌的沉积、减轻心脏微血管病变基底膜的增厚,减轻糖尿病心肌坏死和心肌纤维化。同时可减轻心肌细胞内的钙负荷,增强心肌组织中ALP、SDH、ATP酶活性,干扰RAS的激活,使AngⅡ表达减少,IGF-1表达升高,从而抑制心肌重构进程,对糖尿病心脏起保护作用。
临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该治法可以纠正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微循环和血流变、改善心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