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医学的有限性 拓展生命教育 用故事让传播增值
生命与医学的主题一直是我的兴趣点,由于公众权益保障处的职责之一是解决医疗纠纷,我们每年接诊的3000多起纠纷中,很多恶性纠纷源于普通民众缺乏对于医学的有限性的理解。这并非是普通未接受教育的人缺乏医学知识,而是缺乏医学教育,欠缺对医学本质的认知以及生命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清醒地看到,新闻宣传还存在瑕疵和问题,应该更加聚焦于生命与医学问题,让公众理解当人与疾病不期而遇的时候应该有怎样的态度。作为传播者,可以故事为载体,以形象化的形式展现,在感动与被感动之间,依托于共鸣和故事,用打动和共情来增加传播效果。
——轮值会长、北京市卫计委公众权益保障处处长 姚铁男
体会与好书约会的愉悦
长久以来,医学界以临床研究作为衡量成果的重要标准,较少关注人文。作为肿瘤科医生,我们在与肿瘤患者的交流中会有很多感触,本能地对医学人文话题以及患者心理问题有更多思考。其实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并不完全是患者的错误,而是舆论环境的缺失。由于大量文学艺术作品的相关描述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肿瘤等于死亡,化疗等于痛苦。”其实未必如此。我觉得应该为肿瘤正名,与文化相结合,以交叉学科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这就需要广泛的阅读,不仅仅只是医学界的好书,也应阅读主题更广泛的好书。《医师报》组织开展的读书会是很好的形式,希望助借《医师报》的影响,将社会、患者、人文等问题集中体现,浓缩成为精华和经典,通过阅读得到缓解,坚持每日与好书相约,而非阶段性。希望我们能体会与阅读约会的愉悦感,如同与亲人爱人约会的幸福和愉悦。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沈琳
从多元读书中找寻不竭动力
读书会正在变得多元化,我们会让所读书籍多元、特邀荐读人多元、读书形式多元、读书地点多元。过去,人们面临的是书品种少而贵,不容易得到;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泛滥成灾,良莠不齐,好书都被垃圾书掩埋,很难发现。如何选得一本好书,常常被当成一个问题。医界好书读书会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大家把好书找出来,通过特邀荐读人的讲述,引导我们读书并从中受益。愿我们医者能从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中寻找到安身立命的本事、找到快乐的源泉、找到人生前行的不竭动力。
——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 张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