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年会于 5 月 19日~24 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超过万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临床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出席会议。本期《医师报》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南京总医院苏欣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亚红教授、广州南方医院孟莹教授与读者分享此次ATS年会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念。
日益重视无创通气治疗
整体而言,全球范围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仍存在不足,缺少较好的预防措施。在治疗方面无创通气逐步受到重视,但一些使用指征及转换气管插管的时机仍需积极把握。
ARDS诊治现状不容乐观
2016年7月JAMA上刊登的LUNG SAFE研究,对全球5大洲50个国家的重症监护室(ICU)中ARDS的流行病学现状进行了调查。
在459家ICU中,ARDS的患病率占ICU入院率的10.4%,23.4%的ARDS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仅60.2%的ARDS患者被临床诊断为ARDS。当患者的临床特征满足ARDS的诊断标准时,也仅有34.0%的患者被临床医生诊断为ARDS,这也意味着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ARD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被延迟。
因此,目前临床医生对于ARDS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也导致了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及患者预后较差。针对这些问题亟需在临床中加强对 ARDS 的认识并制定更好的解决方案。
阿司匹林预防ARDS试验结果揭晓
阿司匹林预防ARDS的Ⅱb期临床试验结果不支持继续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在美国16家医院开展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对早期应用阿司匹林预防A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早期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减少研究第7 d时ARDS的发生,并且在住院时间、研究后28 d及1年的生存率和血清中ARDS相关生物标志物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这一结果不支持继续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策略
呼吸支持是呼吸危重症患者非常重要的支持治疗,但由于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其他呼吸支持策略越来越多的受到学者的关注。有研究比较了头盔式和面罩式无创通气分别对ARDS患者气管插管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头盔式无创通气可明显降低ARDS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且90 d死亡率明显降低,但由于这项研究为单中心且纳入的病例数较少(83例),因此该结果还需要在多中心的更大样本中进行验证。
此外,经鼻高流量吸氧可以减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再次插管的风险,另外无论高风险还是低风险组拔管后呼吸衰竭发生率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后概率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低。目前尚未有应用此方法治疗ARDS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