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疾病,患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高,疾病负担大,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相比,我国慢性呼吸疾病未受到重视,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今后的发病和防治形势将更加严峻。
八大呼吸学科发展现状 ①呼吸疾病公众知晓率低;②呼吸疾病检测设备缺乏。③呼吸疾病预防欠缺。④呼吸疾病早期筛查不足。⑤呼吸常用药物使用不足。⑥呼吸疾病诊治欠规范。⑦呼吸人才队伍薄弱。⑧呼吸学科设置不健全。
现行国家政策环境好 已经初步建立住院医师和呼吸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目前慢性呼吸疾病被纳入国家慢病中长期防治规划,慢阻肺首次被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拟开设戒烟咨询热线,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鼓励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接种肺炎、流感等疫苗,落实慢性呼吸疾病分级诊疗;呼吸疾病科研投入加大。
五大因素制约呼吸病学科发展 呼吸专科医师队伍薄弱;基层医生对疾病诊治指南不熟悉及用药不规范,基层医院呼吸疾病药物匮乏,康复治疗处于空白,对戒烟认识待更新,基层肺功能检查未能普及;患者、公众对常见呼吸疾病认知明显不足;目前慢阻肺及肺功能检查仍不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呼吸疾病没有列入门诊慢病长期处方目录,很多地方家庭氧疗和远程会诊没有纳入医保。
打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呼吸疾病防治及呼吸学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加强呼吸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继续完善PCCM学科建制,加大呼吸疾病健康公益宣教、增强公众对呼吸疾病的知晓程度,继续推动完善国家卫生政策,加强基层在呼吸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提供基层呼吸疾病诊治设备和药物,加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哮喘、肺栓塞、慢阻肺、ARDS 五大疾病、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多导睡眠监测、机械通气四大技术质量控制,促进呼吸疾病规范诊治,建立呼吸专科医联体和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等,努力打造呼吸疾病防治及呼吸学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