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中国疾病防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等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一系列研究,应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结果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等,对1990-2010年间中国慢性病、伤害等疾病负担进行了分析。周教授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大幅提高,慢性病日益成为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疾病。在健康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各种挑战,降低疾病负担,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伤害
交通事故超自杀 居伤害疾病首位
伤害是导致中国人群疾病负担的重要疾病,尤其危害青壮年人群。此外,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疾病负担上升迅速,居各伤害类型首位。
青壮年人群伤害最严重
各疾病除了对中国人群造成死亡威胁外,还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经济负担评价和测量指标,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
研究发现,2010年中国人群因伤害死亡796 240 例,占全球伤害死亡人数的15%。伤害死亡率为59.3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87/10万;伤害造成的YLL为3175.93 万人年,YLD为904.47万人年,DALY为4080.40万人年。
从标化死亡率来看,1990-2010 年,总伤害降低了24.24 %,多数主要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均下降。
从年龄来看,伤害DALY 负担最高的年龄段是20~24 岁,其次是40~44岁、35~39岁。
研究者指出,过去20年间,伤害造成的寿命损失呈一定下降趋势,这反映了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伤害负担集中于20~40岁人群,这部分人群早死和致残引起的寿命损失严重。
自杀居各类伤害首位
研究发现,20年间,中国人群伤害死因谱发生了明显改变。1990 年自杀是首位伤害死因,其他依次是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倒、意外中毒;而2010 年道路交通事故为首位的伤害死因,其他依次是自杀、意外跌倒、溺水、意外中毒。这5种伤害占全部伤害死亡人数的76.28%。
其中,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疾病负担上升迅速,1990-2010 年标化死亡率上升了38.54%,标化DALY 率上升了22.80%。中国人群一直居高不下的自杀标化死亡率也明显下降,与1990 年相比,2010 年下降了39.82%。
此外,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增加明显,与1990年相比,2010年增加了30.84%;但是,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标化死亡率略有下降。
研究者指出,伤害主要危害劳动力人群和青少年,致残率高,后续疾病负担严重,给国家、个人、家庭都造成巨大的负担,包括早死、致残造成的负担及经济负担,而伤害完全是可防可控的,一定要针对重点伤害,如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倒、自杀、溺水,以及重点人群,包括青少年和壮年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控制伤害的发生、致残和死亡。
慢性病危险因素
20年间不合理膳食引发疾病负担最重
归因于不合理膳食、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不足等的疾病负担较重,且在男性中增长迅速。
研究分析1990 年与2010 年中国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发现,2010 年,我国归因于不合理膳食、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的疾病负担已超过总负担的1/3(33.7%)。
与1990 年相比,2010 年男性归因于不合理膳食、吸烟和饮酒的DALY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55.5%、27.1%和13.6%;女性除归因于不合理膳食的DALY 有所增加外(增幅为16.6%),归因于吸烟和饮酒的DALY 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30.2%和22.6%。
该研究显示,归因于膳食的疾病负担占所有危险因素的首位,且增长迅速。水果摄入不足(35.4%)和高盐饮食(20.2%)所致疾病负担合计超过膳食总负担的50%。
作者指出,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水果日均摄入量远低于欧美国家,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是高盐摄入国家。此外,其他各类膳食危险因素均对我国居民健康造成了一定损失。所以,全面改善我国膳食结构对降低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此外,本研究分析的4 类归因疾病负担主要来自于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性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作者认为,对这些疾病的防控是我国公共卫生专业机构面临的巨大难题。
研究发现我国男性主动吸烟危害不减反增,为此,对我国男性的控烟工作任重道远。此外,倡导合理膳食、减盐,增加身体活动与减少有害饮酒作为全球应对慢病危机的优先措施,理应作为我国公共卫生政策的重点。
室外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致病地位上升
20年间,我国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沉重,对死亡和残疾的影响均有加重趋势。
“肺癌、冠心病和卒中”是空气污染重灾区
通过分析GBD 2010结果发现,2010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38.9%由室外空气污染造成。25岁以上人群中,27.2%的肺癌、29.9%的冠心病、35.0%的卒中和21.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归因于室外空气污染。
2010年室外空气污染导致死亡123.5万例和DALY 2 523.0万人年,分别较1990年增长33.4%(92.6万例)和4.0%(2 426.0万人年);疾病负担的增长表现在肺癌、冠心病和卒中的增长,而下呼吸道感染和COPD 均有下降。
导致死亡和 DALY增长最快的是肺癌,分别为154.5%和130.1%,其次是冠心病,分别为118.5%和86.6%,再次为卒中,分别为41.0%和33.8%(图1)。
空气污染死亡以高龄和男性居多
研究还发现,1990年和2010年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中,男女性均以60~79岁居多,男性分别占53.7%和54.8%,女性分别48.5%和47.5%。导致的DALY均为40~79 岁居多,男性增长快于女性。
研究者表示,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主要来自较大年龄组死亡数量的增加,其带来的患病,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和COPD,导致的残疾有加重趋势,不容忽视。
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中,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0 年男性死亡、DALY、YLL和YLD均升高。总体上,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与我国相关疾病的死亡趋势一致,表现在肺癌死亡呈上升趋势,并成为恶性肿瘤首位死因;冠心病和卒中呈上升趋势;下呼吸道感染和COPD 均呈下降趋势。
GBD 2010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死于室外空气污染约322万,中国占1/3 以上。在67种独立危险因素中,室外空气污染从1990年的第七位下降至第九位,中国则从1990年的第五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三位,成为中国需要重点控制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者认为,当前我国室外空气污染严重,防控紧迫,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防控和治理力度,减少我国室外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
(下转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