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的全国性评估研究(简称“3B研究”)显示,59.8%中国门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而开滦研究显示,开滦社区63.3%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平均随访25.6月后,每年近30%糖尿病患者进展为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心血管病风险显著升高
开滦研究对8187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4.4年显示,糖尿病伴高血压组脑梗死和总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为单纯糖尿病患者的1.55倍;高血压对糖尿病人群全因死亡和总心脑血管事件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9.9%和29.6%。另一项对1609例上海市居民平均随访10.9年的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3.34倍。
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率低
目前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干预研究中国证据较少。3B研究显示,仅28.4%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开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随访4年后,与收缩压130~140 mmHg患者相比,收缩压<130 mmHg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存活时间缩短。我国台湾学者简国龙等新近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成年糖尿病患者中是首选抗高血压治疗药物。然而国内对14个城市、51家医院调查显示,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危冠心病患者,约一半患者应使用而未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综合干预措施正不断探索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综合控制,国内有研究报道,二甲双胍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与福辛普利有类似降压效应和良好协同作用;笔者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联合降压药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显示出减肥、改善代谢、减轻炎症作用。笔者还发现,传统降压药物替米沙坦在其降压作用之外,显示出激活PPARδ促进脂肪分解、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Glut4转位改善糖代谢的效应。笔者Meta分析显示,GLP-1激动剂在其降糖作用之外,也有一定降压作用。临床研究和试验研究显示,代谢手术可减轻肥胖和炎症、影响脂肪因子、胃肠道激素和味觉、降低交感活性和减弱冷应激,显著改善血压。去肾交感神经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为非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