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4-03 总第35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4-03 总第351期
返回上层

总第351期

发布时间:2014-04-03

时评

标题导航

医护“计量薪酬”值得期待

发布时间:2014-04-03来源:《医师报》作者:唐传艳  阅读: 55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近日,上海市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的医护人员薪酬,将彻底打破“收入减支出,提取可分配资金”的传统分配模式,对医务人员实行基本加计量考核薪酬制,即以工作数量为基础,以质量效果为评价计发绩效薪酬。

医改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医护人员的工资从何而来。只要医院的收入与医护人员薪酬挂钩,那么,诊疗活动的纯技术性就会受质疑,患者不相信医护人员所做的决定单纯为了治病,医患之间难以建立信任。

重建医患信任基础,必须改变现有的以药养医薪酬体制,代之以诊疗活动的质和量两方面的评估。开了多少药,做了多少检查,与医护人员薪酬没有关系;只有看了多少病,做了多少台手术,护理的质量怎么样,取得了怎样的疗效,获得了患者多大程度的满意,才应是评定薪酬的标准。

模式的改变将面临三大困难。首先,如何计算质量才算合理?政府需要做到真正忘却和不在乎医院的收入,这需要在医院的生存方式上做“伤筋动骨”的改革。这对于政府是个相当大的考验。

其次,统计诊疗数量也存在不小的难度。如一台手术相当于多少个门诊量?一个简单的问诊和一次复杂的全身检查,又如何用合适的数量分别计算?医生的诊断与护士的护理如何换算等等。诊疗活动成千上万且千差万别,医护人员之间,不同科室之间,都会存在争议。

第三,衡量质量问题,是以治愈、好转为标准,还是以患者的满意度为标准?质量是一种不能量化的指标,然而,既然与薪酬挂钩,就必须量化,否则,就无法体现医护人员的水平与价值,质量就难以计入薪酬体系。

因此,上海市跨出的这一步,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但也要对之后的困难保持清醒,要花心思,多做尝试,才能走出一条前景光明的医改之路。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