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治疗高血糖症的“天然药物”相关报道层出不穷。近期,美国Kaiser Permanente健康研究中心Gregory A. Nichols针对最新的研究指出,在对待中草药、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一类所谓的“天然药物”时,既要关注疗效,更要重视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上,这些天然药物是传统治疗的“补充治疗”而非“替代治疗”。(Medscape网站)
Nichols提到的其中一项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中药研究Tang中心Chun-Su Yuan等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该研究表明,中成药天芪降糖胶囊(以下简称天芪)对于延缓糖耐量受损(IGT)进展为糖尿病效果显著。研究入选420例IGT受试者,随机分入天芪组和安慰剂组。12个月时,两组中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8.18%和29.32%,糖耐量回归正常者比例分别为63.13%和46.6%,组间有显著差异(图1)。与安慰剂组相比,天芪组新发糖尿病风险降低近1/3。研究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体重变化相似。(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 99: 648)
据悉,天芪降糖胶囊包含黄芪、天花粉、女贞子、石斛、人参、地骨皮、黄连(酒蒸)、山茱萸、墨旱莲、五倍子等10种中药,黄连是关键起效药物。Yuan表示,“这是首个提示中草药能延缓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进展的研究。”他认为,天芪降糖胶囊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可单用或与降糖药物联用。Yuan指出,用来预防2型糖尿病的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因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应用受限,而“天芪的安全性非常好。”即便停用天芪一段时间后,仍可观察到明显的糖尿病预防效果。
在中国尤其农村地区,中草药应用非常广泛。Nichols指出,大部分患者认为中草药对人体没有损害,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他担忧道,“若这些天然药物的确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但在应用过程中却没有临床监测,那么同时服用其他降糖药物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发作。”然而,天芪研究仅关注新发糖尿病情况,并未提及血糖控制程度。天然药物与其他药物间可能也有相互作用,比如降压药、抗抑郁药等。
Nichols表示,由于中成药活性成分药效可能来自于不同植物甚至同一根茎或叶片的不同部位,其药效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尽管天芪研究对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仔细分析,但“在非处方药的大批量生产过程中难以实现剂量的标准化”,因此在临床上很难滴定同时应用的降糖药物或其他药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