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3-12-26 总第33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3-12-26 总第339期
返回上层

总第339期

发布时间:2013-12-26

肿瘤

标题导航

进展期膀胱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发布时间:2013-12-26来源:《医师报》作者:马力文  阅读: 58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靶向药物在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应用还较少,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依维莫司

一项评价依维莫司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有效性和耐受性的研究,于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入组45例曾接受1~4种细胞毒药物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予口服依维莫司10 mg、1次/d,连续4周为一个周期。

结果显示,常见 3/4级不良反应包括疲乏、感染、贫血、淋巴细胞减少、高血糖、高血脂及低磷酸盐血症。有2例获得部分缓解(PR),其中1例靶病灶缩小94%且持续服药26个月;12例肿瘤略微缩小;23例无病进展(PFS)2个月,中位PFS为2.6个月,中位OS为8.3个月。该研究提示,依维莫司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西妥昔单抗 

一项Ⅱ期临床研究入组39例均接受过一线化疗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组给予西妥昔单抗250 mg/m2联合紫杉醇80 mg/m2,每周一次,4周为一个周期;另一组仅予西妥昔单抗治疗。

结果显示,联合组28例中22例有内脏转移,总缓解率(ORR)为25%,中位PFS达16.4周,中位OS为42周;单药组11例在治疗8周时9例疾病进展。研究提示,西妥昔单抗单药抗尿路上皮癌活性有限,联合紫杉醇可明显增加抗瘤效果。

贝伐珠单抗

Hah等报道一项吉西他滨、顺铂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共纳入43例患者,PS评分为0,中位年龄66岁,予以吉西他滨1000~1250 mg/m2 d1、d8,顺铂70 mg/m2 d1,贝伐珠单抗15 mg/kg d1 q3w。

结果显示,CR为8例(19%),PR为23例(53%),ORR为72%,疾病稳定(SD)持续12周以上者4例(9%),疾病进展(PD)为6例(14%)。中位随访时间27.2个月,中位PFS为8.2个月,中位OS为19.1个月,不良反应较重。

这一研究初步显示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生存获益。人们仍需要开展进一步的Ⅲ期临床研究,以评价吉西他滨、顺铂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的风险/收益比。

索拉非尼、苏尼替尼

关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研究也有报道。一项索拉非尼一线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入组17例初治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给予索拉非尼400 mg、2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者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主要终点是缓解率(RR),次要终点是PFS、中位总生存和1年生存率。

结果显示,RR为0,SD为4例,但是其中3例维持时间均小于3个月;8例PD,2例在治疗2个周期评价时出现症状加重;3例不可评价,1例死亡,1例严重不良事件,1例撤除同意书。PFS为1.9个月,中位OS为5.9个月。研究者者认为,索拉非尼单药一线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未显示出明显疗效,不宜再做进一步的研究。

同样,苏尼替尼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Ⅱ期临床研究也未获得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