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3-12-26 总第33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3-12-26 总第339期
返回上层

总第339期

发布时间:2013-12-26

中医药频道

标题导航

中西合璧 求真至善

发布时间:2013-12-26来源:《医师报》作者:张松富  阅读: 65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积极探索、实践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历经八年发展,构建了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在消化道肿瘤、骨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谱写福建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史上的全新篇章。

顺势而为谋发展

中西医结合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传统优势学科,积淀深厚。2005年7月,学校创立了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搭建起一个高起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创新平台。

研究院拥有肿瘤研究所、骨病研究所、心脑血管病研究所三个研究所和医学实验中心。其中,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福建省重点学科,是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重点研究室4个。

医学实验中心拥有仪器设备100多台(件),设备总值近1亿元。动物核磁、透射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极大改善了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硬件设施和支撑条件。已建成的形态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组学、中药提取分析五个实验技术研究平台,具备从动物、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层面开展较为系统的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关键共性科学问题研究的能力,相关领域研究和技术手段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以人为本聚贤才

吸引一批优秀人才是研究院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关键。研究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科研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5名,平均年龄35.7岁,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博士24人。

研究院成立之初,聘任陈可冀院士为院长,组建了由韩启德院士任名誉主任,沈自尹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肖培根院士、孙燕院士等5位院士和美国哈佛大学David Eisenberg教授等海内外知名专家加盟构成的学术委员会。2005年,聘请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徐筱杰为特聘教授,重点加强福建道地药材的研发工作。在陈可冀、杜建等中西医结合学科学术带头人努力下,研究院的中西医结合事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6年以陈可冀院士任学术带头人,主要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中西医结合防治骨病、中西医结合调节血管新生和中药提取分离等方面开展研究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为营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激发研究人员的创新活力,研究院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围绕重大项目组织团队,由科研能力强的科研骨干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和成员双向选择,集体攻关,现已组建骨性关节炎研究、肿瘤研究等6个团队。

定期开展院内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院作学术报告和开展交流。先后选派8人到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杜兰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美国休斯敦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提高或培训实验技术。鼓励教职工参加高一层次的在职学历、学位学习,参加在职学习15人,获高一层次学位10人。

研究院现有在读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56人,对福建省乃至全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及实际应用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科学研究求创新

秉承“中西合璧、求真至善”的院训精神,研究院重点围绕消化道肿瘤、骨病、心脑血管病及相关药物研发等,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形成优势突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

迄今,研究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164项,总资助经费3714万元;发表SCI论文131篇;出版教材7部,中西医结合系列丛书1套8本;研究成果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5 项,其中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5 项,其中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

为鼓励中西医结合科研人员围绕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进行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现代化,2006年,研究院设立了“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基金项目主要围绕研究院的研究内容及攻关方向,面向校内外招标。成立至今共资助22批次、328项,总金额906万元。其资助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血府逐瘀汤诱导内皮祖细胞促血管新生研究”项目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依托自身的学科和科研优势,研究院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医药企业的横向科研合作,在药物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等方面开展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研究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2012年,“陈可冀院士-片仔癀药业科研奖励基金”建立,用于奖励优秀科研成果、激励科研人员推动科研创新,至今已评选两届陈可冀院士-片仔癀药业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奖励金额达30万元。目前“片仔癀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交流合作促共享

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医学同道对中西医结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中西医结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在这种新形势下,研究院通过项目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学术年会等,交流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促进中西医结合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扩大中西医结合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研究院与美国、英国、希腊、新加坡、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研究院成立至今已举办9次学术年会,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近40人次参加并作专题报告,极大地提升了研究院的学术影响力。目前,研究院已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中心之一。

2012年3月,研究院发起成立全国中西医结合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成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今年11月,研究院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合作,成立福建中医药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将为双方科研人员、学生提供高品质的科研和教学培训机会。

一路征程续远行

八年来,优秀的科研团队、一流的创新平台和良好的管理体制,推动研究院各项工作不断进步,在科学研究、平台服务、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今后,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切实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大力开展中药新药开发,继续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争取国家科学技术奖。目标是把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学科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部分研究领域和技术手段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为中西医结合事业扬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