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杜昕教授和董建增教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综述,认为采用人群干预和高危人群预防相结合的策略,强调人群健康生活方式,更好地控制危险因素,相当比例的房颤是可预防的(J Am Coll Cardiol.2017,69:196)。
文章介绍了可纠正的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酒、吸烟、体力活动及心理压力)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评估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心衰)与房颤之间的关系。
作者指出,房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具有许多相同的病因,不良生活方式及合并的心血管病会增加房颤患病风险。作者提出在人群层面对以下10个方面进行管理,可有效预防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