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教授解释,不可否认,中国的医疗资源在东西部和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医改也推动医疗向基层下沉,即要把大病治疗放到县级。因此CSCO指南基本落到县级医院水平。
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治疗的平均费用为9739美元,已超过了中国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的8607美元;国际上已有RCT结果的许多药物和治疗措施在中国还不可及;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属于低水平覆盖;CFDA批准的药物适应证与国际相比有独特性;因此,CSCO指南必须考虑到国情现状。“这也是兼顾药物和治疗措施可及性的重要原因。”吴一龙教授表示。
谈及为何要兼顾肿瘤治疗价值,吴一龙教授认为,如今临床肿瘤学治疗已经从过去一味追求疗效,走向了全面衡量诊疗措施对于患者功能的影响的时代,需要考虑如何体现肿瘤治疗的价值。简单而言,要找到基于疗效、不良反应、伦理学等各个方面考量的适当治疗。近两年国际上越来越重视肿瘤治疗的价值,并相继发展出评价肿瘤治疗价值的框架体系,其核心为:患者获得的健康收益与费用的相对关系,即效能。因此CSCO指南的可持续性同样基于此价值体系。
本次共发布五部肿瘤诊疗指南: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其中肺癌指南为2016年版更新版,其他指南均为首部。指南将治疗推荐分为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两种策略均来自高级别证据,只是可及性不同。简单而言,基本策略是所有医院都能做得到的,而可选策略则是部分有条件的医院才做得到的。
据悉,各部指南均通过两次指南讨论会,一次指南闭门讨论会,历时一年的时间,多次修订最终出炉。
作为乳腺癌指南编写组组长、江泽飞教授指出,指南最大的特点是“简明、扼要、直接,特别是对于县级医院的医生而言,非常利于临床规范操作。”
而作为黑色素瘤编写组组长的郭军教授介绍,与欧美黑色素瘤发病情况相比,我国的指端黑色素瘤和黏膜黑色素瘤占比较高,因而不能照搬美国 NCCN 指南,本次制定的指南,很多证据基于国人数据,因此也具有中国特色。
CSCO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也表示,基于中国是肝炎大国的背景,CSCO肝癌指南也将紧锣密鼓筹备,期盼不久后的问世。
对于指南如何落地,吴一龙毫不掩饰,这五部指南的证据很多基于国人自己的研究数据,但另一方面,指南制定公布后如何将其落地,变成常规操作来指导临床实践,肯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因此在指南推出来之后,CSCO将与国家项目联合起来进行指南的推广,目标是将规范化治疗推到县级水平。CSCO将肩负使命,做好指南的落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