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发生,器官移植的开展,实体肿瘤放化疗技术发展,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广泛使用,免疫抑制患者(ICH)不断增加和累积,ICH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且其病死率高,已经成为我国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热点1:如何审视ICH肺部感染中经验性治疗中采用3联、4联甚至5联治疗?
在ICH患者肺部感染处置过程中,由于无创性诊断阳性率较低;而有创性诊断存在较高的风险,其广泛开展受到明显限制。
目前,各医疗机构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检出能力甚低,因而显著影响了ICH患者的病原学早期有效的诊断,同时在我国临床上治疗ICH肺部感染患者大多采用经验性治疗,且为了考虑病原体覆盖率而采用3联、4联甚至5联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不可否认有些患者采用这种联合治疗获得成功。但是我们认为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临床微生物学诊断水平能够满足指导临床治疗的需要,尤其是从经验性治疗转为靶向治疗,那么这种3联、4联甚至5联治疗的现象将会明显减少。
这种现象一方面对于我们广大从事呼吸科和临床微生物检测的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加迫切的提高微生物检测水平的要求。总之,我们在临床上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和盲目的多联治疗。
热点2:如何避免在ICH患者肺部出现浸润伴发热时,只是一味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而忽视其他非感染性因素的鉴别?
临床医生遇到ICH患者出现发热、肺部浸润时肺部感染占绝大多数,但思路仅局限在感染性病因显然不够,病因鉴别诊断中应该将非感染性原因加以考虑。
在处置ICH肺部浸润时,不能只是不断地更改抗感染治疗方案而忽视非感染性因素的甄别。通常需要鉴别的ICH患者常见非感染性肺部浸润包括多种因素,如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病、放射性肺损伤等。
热点3:如何合理掌握ICH患者肺部浸润时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使用原则?
如果考虑属于感染性病因时,则通常需要考虑停用或减少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否则将影响抗感染治疗的成效,甚至会导致感染不易控制、感染扩散导致情加重、恶化。
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抗排异药物治疗,发生感染时免疫功能通常会进一步抑制,因此减少剂量甚至短暂停药不会对移植脏器排异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如果是非感染因素中的药物性、放射性肺损伤或白细胞输液凝集反应,那么一般需要考虑加用或者加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通常采用大剂量冲击治疗,疗程一般为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