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著:“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王辰院士表示,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出魔鬼,细节出神仙,要信奉细节,把细节作为一种信仰,在方向、路线正确情况下讲究细节。“如果说细节作为应变量,什么是自变量?”
王辰认为,细节的第一自变量是责任心,例如在查房的时候就是关注细节的时候。人如果只关注自己,而对公共事务不要求细节,这是价值观出了问题,属于方向问题,也属于路线问题。想把事情做好,责任心是原始动力。
第二自变量是智商,或者说是能力。在某个重要时刻关注到细节的人,才是成功者。这需要智商,看得到才能想得到,有能力才能做得到。福尔摩斯侦探就是基于缜密的、精细的观察,综合感性的判断之后得出结论。牛顿如果没有发现苹果落地,瓦特没有发现被蒸汽顶起的壶盖这些细节,他们如何做出如此重大的发现?所以当方向和路线确定之后,细节是成功之要、成功之基。
第三自变量是成本,时间是最大成本,一切唯一不变的要素。花时间抓细节,就要学会“选择”和“摈弃”。一名医生,对自己花时间多,还是患者身上花时间多,决定了他是怎样的医生?成本是要牺牲一些东西,才能成就一些东西。
王辰强调,责任心、智商(或能力)和成本是细节的属性,是细节的细节。只要有责任心,尽心去想去做,就能具备这能力,再上台阶。
重视“细节的细节”是思考问题的重要方法。王辰院士希望呼吸界同仁做细节的崇拜者和信奉者,无论是在教学还是临床、科研上,抓住细节,产生新的思想和创造。
2017呼吸疾病防诊治管创新大赛举办
“2017呼吸疾病防诊治管创新大赛”成为本届论坛最大亮点。王辰院士希望,“呼吸界青年医师朝气蓬勃、敢闯敢干、必须脱掉‘蔫蔫’气息,以创新为驱动,以实干为基石,开辟呼吸领域新天地”。
这是一个医疗互联、共享、共创的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科技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大赛以“加速、使命、超越、探索”为主题,为呼吸学科创新项目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展示的平台。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各1项,优秀奖共7项。(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供稿)
获奖感言
能有机会涉足物联网医学这一融合了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非常荣幸,在思想交流火花的碰撞中,更加坚定了在疾病管理领域不断创新的信念。
—— 一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杨达伟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已经成为慢病教育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时监测数据的分析,有助于医务人员深入了解支气管哮喘这一疾病,建立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获得了二等奖,是对我们慢病管理创新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也极大地坚定了我们继续从事慢病管理工作的信心。
——二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马艳良
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图文扫描系统的呼吸慢病管理项目获得了三等奖,但重要的不是比赛成绩,而是借此认识了一群充满朝气和活力年轻人。在有时孤单寂寞、有时荆棘丛生的创新之路上,有这些同伴在远处辛勤耕耘、默默成长,必将化为指引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三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智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