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肿瘤领域的风向标,《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16》一书也同期发布。吴一龙教授介绍,该风向标的最大特色是“以数据说话,以证据立足,以对临床实践影响为标准”。
吴一龙教授回忆,2016 年初,首版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出版,可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2017年的梳理,以时髦的说法,谓之“年度进展 2.0”,三大特点不但得以继承,更是发扬光大。
吴一龙教授解释,今年,是 CSCO 年度进展报告推出的第二年,既有传承,又不乏改进。第一,以“自然年” 作为总结进展的单位,改变跨年度的统计进展的方法。第二,扩展了瘤种的范围,新增了头颈部肿瘤,期 待逐年的完善,能覆盖更多瘤种。第三,联合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提供检索报表。第四,年度进展的主持和编委会人员采用每年部分更替的轮值制度。第五,纳入重要进展的研究全部必须是经同行评议的文章,取消重大会议论文。
本次年度进展报告按照中国 10 大主要癌症类型分类整理,包括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淋巴瘤、黑色素瘤、肝胆胰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介绍了2016 年 1 ~12 月,由中国学者(包括港台地区)主要参与发表的、临床研究相关的肿瘤学文章共30 186篇(不含血液肿瘤、口腔肿瘤、黑色素瘤以外的皮肤癌等瘤种),其中肝胆胰腺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几大主要瘤种发文量较大。并依据研究结果是否影响国际和中国的临床实践,是否改变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理解,是否引起新的重要争议,评选出年度重要进展和值得关注的进展。
吴一龙教授认为,本年度报告力求查全和查准,兼顾普适性和代表性, 强调多学科团队协同合作(肿瘤内科、外科、放疗和病理),避免单一学科和机构评选导致的偏倚,致力于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份客观、详实可读的年度报告。
肺癌领域发文5993篇 占比1/5
肺癌领域文章发表量排名靠前的几位作者分别是何建行、吴一龙、韩宝惠、周彩存、陈海泉、于金明、张力(广东)教授等。
发文量排名前三甲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山东大学。该排名结果与平时的认识及以上作者排名相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由香港大学莫树锦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牵头的临床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乳腺癌领域亦取得不俗成绩
乳腺癌领域2016年共发表论文5452篇,其中发表文章量的前三甲分别是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章发表数量最多的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16篇)。
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在流行病学领域揭示了中国上海女性40年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指导公共卫生决策;全身治疗领域进展仍聚焦临床热点问题,如曲妥珠单抗进展后的治疗选择、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转移性乳腺癌多线治疗后新的选择等;局部治疗领域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放疗的正常组织毒性、靶区勾画的优化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
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了重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