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已近八年,但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其中缘由,一言以蔽之,医改变药改。尽管政府在药品购销的管制上使出了洪荒之力,但终因本末倒置劳而无功。
医改变药改可以被看做是《九阴真经》练成“九阴白骨爪”的故事。中国医疗体制中的市场机制尚未发育成熟,没有“九阳神功”护体,政府就在药品购销环节接连发文,以图压低药价,终结看病贵的痼疾,效果可想而知。
尽管“九阴白骨爪”让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都“伤筋动骨”,但政府以行政命令降低药价、控制药费的愿望,彻底落空了。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医药费用的快速上涨之势依然强劲,药品费用依然高昂。无论是老牌的公立医疗机构,还是新兴的民营医疗机构,都深陷“以药养医”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中国的药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近些年来稳定在2.0%的水平,而代表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仅为1.5%。中国的药费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在40%上下,而全球平均水平仅为20%。
医改之功,剑指看病贵、看病难。要达成此功,练成三招方为正道:一是推进全民医保,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建立全民公费医疗制度,让医保机构为百姓看病治病付大头(至少达到80%);二是让医保机构成为参保者的经纪人,代表参保者团购医疗服务;三是让医疗供给侧走向多元竞争的格局,民营医疗机构有发展,公立医疗机构法人化(或去行政化),以自己的服务品质竞取医保机构的高额支付。
这其中,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集团购买医药服务的契约化关系,至关重要。这是市场机制在医疗领域中唯一可以给各方带来好处的一种运作方式。如果医保机构由政府设立,那么如此建立起来的契约化关系,在国际上通称“公共契约模式”。
市场机制宛若《九阳真经》,只要将公共契约模式中医保支付改革和公立医疗机构法人化的“任督二脉”打通,便可神功护体,让整个医疗体制顺畅运行。一旦九阳神功练成,药品如何购销等,都将不是问题,只要将绝大多数药品纳入医保支付的契约之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