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董杰)世界高血压联盟秘书长张新华教授介绍,世界高血压全球血压筛查行动,由世界高血压联盟血压筛查委员会设计并组织实施,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培训,建立各国血压筛查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筛查,让公众知晓自己的血压,以更好地控制血压,最终实现心脑血管健康。
张教授介绍,在全球范围内,仍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高血压知晓率低、就诊水平低。在高血压防控方面,我国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血压控制率相对较低。其中原因很简单:第一,患者不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第二,不知高血压应该治疗,更不知道还应长期管理。因此,高血压管理的基础是知晓。尤其在卫生服务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型城市及农村地区,高血压知晓率非常低。
为此,在今年的世界高血压日,世界高血压联盟启动知晓高血压活动,旨在支持所有世界高血压联盟成员进行高血压防控,建立长期、广泛的血压筛查项目,通过筛查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压,让医生及时发现血压升高个体,并对控制血压进行指导。
张教授表示,从现在至2019年,“知晓你的血压”主题将重复5年,以配合推广全球血压筛查行动,让更多的人参加血压筛查活动。高血压筛查行动要求所有参加筛查个体,知道自己的血压值及该血压值的意义。
每一年,世界高血压联盟将邀请上一年全球血压筛查行动做得最好的国家,分享成功经验、体会及所取得的成就。
张新华教授介绍,基于环保和使用便捷等方面的考虑,此次“全球血压筛查行动”将使用经过独立认证的自动血压测量设备。本次推荐康尚公司生产的双用电子血压计,其具有一机两用特点,既可采用传统的听诊法测量,又可采用示波法原理自动测量血压,且操作简便,测量准确,没有尾数读取偏好,能更好地反映血压波动情况。
霍勇教授认为,全球血压筛查行动不仅是医生自己进行,还应推动从医生、专业到社会、公众的认识。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使我国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出现良好局面。
世界高血压联盟“授人以渔”首个地区办公室落户北京
本报讯(实习记者 董杰)5月17日,正值世界高血压日之际,世界高血压联盟北京办公室宣布成立,该办公室为首个地区办公室。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刘力生教授、现任主席Norman Campbell教授和秘书长张新华教授及近百位高血压领域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刻。
刘教授表示,亚洲发展中国家较多,也是高血压发病较高的区域,发病人数越来越多,且近年来发展较快。刘教授认为,北京办公室的责任便是加强和总部之间的联系,促进亚洲地区各成员间的联系。因此,今后需要做多项工作,要求也会很高。北京办公室作为首个地区办公室,希望今后能完成多项联系与协作的任务。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局吴良友处长强调,世界高血压联盟北京办公室的成立,是我国高血压防治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在全球高血压防治领域的影响正与日俱增,也标志着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与世界的交往、合作在不断加强。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提出高血压防控对策。首先,应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防治途径。医生给患者治病的同时,还应告诉患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方法。“授人以渔”非常重要。此外,医生应走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基层,进行患者教育。
其次,应注重防治结合。防治结合对降低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已经从政策、资源等方面投入很大,但在防治结合上,临床医生做的还相对不足。
最后,霍教授希望世界高血压联盟北京办公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进中国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防治效果:媒体要比专家大得多
本报讯(实习记者 董杰)一场由政府、专家、媒体、企业代表等共同参与的“绿色健康行动2020血压测量无汞化”讨论中,《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张艳萍提到三个关键词:高知名度、移动医疗、媒体责任与使命。张艳萍介绍,高知名度可理解为高血压、高患病率,因此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移动医疗可解释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医疗与可穿戴等设备必将助力血压测量与管理;不容置疑,作为媒体有责任和使命去传播高血压测量理念以及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从而推动高血压防治的有效进程。
“我们更为重要的一个使命与责任,是把无数奋斗在高血压防治事业上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中国高血压防治追梦半世纪》一书记录的便是这样一群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和他们的事,通过《医师报》团队,并将进行线上线下传播。”张社长说。
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王文教授认为,我国血压计置换工作相对滞后。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而血压计是血压测量的重要仪器,用没有汞的绿色、环保、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电子血压计来代替水银血压计,此项工作还需专业团体、政府、医疗机构各方共同努力。政府不能忽略媒体的责任,媒体的宣传效果,比学会、团体、专家要大得多,一张报纸,或电视上很小的片断,或几行字,都可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