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论坛于5月9-11日在广州举行,通过精心设置“重大科学技术与方法学”、“血液专题报告及病例争鸣”、“热点话题辩论”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一次血液学诊治领域的饕餮学术盛宴。同期,完成换届选举并成立第三届委员会,刘开彦教授当选新一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
本次大会上,举行了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联盟启动仪式,制定CML共识。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办,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承办。
杨民:
风华八载 彰显行业组织特色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民致辞:八年来,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在黄晓军会长的领导下,特别注重行业队伍的建设,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注重基层的培训,注重行业的维权和自律,办出了血液科医师分会的行业组织特色。
本次大会有两项重要任务:第一,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章程及有关规定,通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5月9日晚,换届选举已完成并成立第三届委员会,刘开彦教授当选新一届会长。第二,办好本届论坛。经
黄晓军:
规范检测 掌控未来
在中国CML联盟启动仪式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介绍,CML已真正成为一种慢性病,应遵循慢性病的管理,需用关键性生物指标来掌控、规范CML诊治。
成立中国CML联盟旨在改变CML的管理模式,强化对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更规范地指导慢性病治疗;若要改变慢性病管理模式,不仅仅需致力于医生教育,也要致力于患者教育;在强调标准化检测基础上进行全国范围的合作,进而建立中国CML数据库。
主题报告
钟南山:
免疫功能低下者应注意感染问题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介绍,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处于异常受抑制状态,加上接受化疗、移植、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属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重要群体,较正常人更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目前存在较大危害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首要是流感病毒感染,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院内感染,如鼻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感染,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新发和突发病毒感染,病原体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异常产生的突发或新发的病毒,如偏肺病毒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30 d内发生感染,还有博卡病毒、SARS病毒及近两年发生的中东冠状病毒。
早期诊断、早期针对性防治可降低死亡率。对于无常见病因引起的发热,经常规抗菌、抗真菌治疗无反应者更应注意。不能低估病毒感染增加异体器官移植的排斥作用的可能性。预防及阻断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是今后的重要研究内容。
阮长耿:
关注肿瘤相关性血栓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阮长耿院士指出,对于血栓性疾病患者,临床医生应常规筛查是否存在肿瘤因素。在肿瘤患者中,也需警惕血栓形成风险。针对具有高危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肿瘤患者,应及早予以预防。
预防 预防性静脉血栓(VTE)治疗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素。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或住院期间均应考虑VTE预防性治疗,除非有用药禁忌证。有高危因素(糖尿病、VTE病史)的肿瘤患者行腹腔或盆腔肿瘤手术时,应至少给予4周以上VTE预防性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沙利度胺或来那度胺治疗时应予预防性治疗。中央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无需常规预防性治疗。
治疗 首先应清除肿瘤,其次可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包括使用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素,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多项肿瘤相关性血栓治疗指南建议,若肿瘤已清除或已完成化疗,VTE治疗维持3~6个月即可;若肿瘤无法清除,则需持续性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