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5-22 总第35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5-22 总第357期
返回上层

总第357期

发布时间:2014-05-22

核医学

标题导航

技术+人文 共同提高核医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4-05-22来源:《医师报》作者:苏明  阅读: 51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5月8~1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江苏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联合主办,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 “第三届中国核医学医师年会暨江苏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2014年会”在苏州举行。300余名医师齐聚核医学医师分会大家庭,就自律维权、人文教育、医师培训、继续教育、医师定期考核以及学术进展等进行了交流和专题报告。本次大会还完成了换届选举并成立了第二届委员会,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田嘉禾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于2011年4月在北京成立。在前任会长屈婉莹教授的带领下,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为宗旨将分会打造成一个民主、和谐、开拓、奋进的核医学医师之家。三年来,分会认真完成了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任务,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以及基层医师培训工作,举办SCI论文写作高级辅导班,加强医德建设,提高医师维权自律意识。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民为此给予高度评价:“第一届委员团结和谐的作风,为整个核医学医师分会营造了一种家的信任感。核医学年会靠着质量、内容以及对整个事业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医师协会的品牌年会,为其他分会的发展起到了榜样作用。”

新一届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田嘉禾教授表示:“我们会继承第一届分会的优秀传统和第一届分会定下的规章制度,把我们的服务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为整个核医学事业和医师队伍的发展壮大作出贡献。我相信在中国医师协会的关心以及各地方医师协会的帮助下,我们会创造更大的辉煌!”杨民常务副会长对新一届领导班子也给予极高期望:“希望新一届委员会接过这一接力棒,继承上一届优秀传统,从各方面为核医学医师服务,推动核医学事业发展,使整个核医学事业更加繁荣兴盛。” 

(刘甫庚  李春林  蒋宁一   整理)


医学与人文

blob.png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转向质量医学

▲ 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教研室  赵美娟

借用撒拉纳克湖畔的名言,医学所做的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随着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医学经历了从神灵主义到自然哲学再到如今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是通过器官、细胞或生物大分子形态以及生物化学上的变化以诊断疾病,并用手术、药物等方法治疗疾病。但是,它只注重生物学层面上的研究,却忽视了人类精神心理层面以及社会环境层面等整体情况。

无疑,生物医学模式在人类健康发展史上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它的局限和片面性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比如乳腺癌患者通过乳腺根除术可以生存下来,然而形体缺损所带来的心理失衡却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滥用药物导致大量细菌病毒进化。据统计,80%的西药对染色体有诱变作用,导致许多长期服药的患者产生了药物依赖性或抵抗性;很多手术后复发或转移复发的情况,使患者痛苦万分;在临床诊治中唯数据说话,看病如消费,简化了问题复杂性,加剧了医患紧张;在医学研究上,成果奖项与临床应用多是两张皮,医生评价考核制度不适合临床。

德国著名哲学家马尔库塞曾说过:“现代科学若只关心它在技术上的应用,而不去关心技术本身的目的及其人文意义,那么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社会只能是一个与人性不相容的病态社会”。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伊始就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上圆满适宜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如此看来现行的医学模式远未达到当初的标准。它必须转向质量医学,即以技术和人文为服务手段,以公共卫生管理和现代医院管理的双效机制为保证,注重身心互动的整体生命,防治并重,追求适宜治疗、审慎治疗、个体治疗、低痛无痛。

借用撒拉纳克湖畔的名言,医学所做的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现场直击

田嘉禾会长:继承与发扬并存

blob.png

本届年会上进行了核医学医师分会的换届选举,解放军总医院田嘉禾教授当选为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铁教授当选为候任会长;黄 钢、匡安仁、李亚明、何作祥、蒋宁一、安 锐、李思进当选副会长;刘甫庚担任总干事,徐白萱为副总干事;丁 虹、马云川等人担任常委。


blob.png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