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耿璐)4月15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发布《2013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3年,北京全市社会办医数量达3735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37.47%;全市新批准设立医疗机构425家,其中社会办医医疗机构372家,占87.5%。此外,2013年,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占比17.15%,诊疗人次占比11.42%。
“目前公立医院挂不上号,百姓抱怨;民营医院门可罗雀,百姓不愿上门。”北京朝阳区非公医疗协会秘书长赵锡银分析,此次《公报》的发布再一次提醒着民营医院和相关部门,虽然近年来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数量增长迅速,并得到社会办医的不少政策支持,但事实上,民营医院的晴空万里尚未到来。
赵锡银认为,支持和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一直以来都相对空泛,很少有配套性措施及有力的监督为保障,难以真正落地;加之个别民营医院自身存在不足,也影响着百姓对民营医院诚信的整体信任。
“以北京市朝阳区民营医院的一组统计数据为例,目前北京市朝阳区仅有5.2%的民营医院纳入医保,但医保准入没有详细的条件限制,未能纳入医保的民营医院不知何去何从。”赵锡银建议,相关部门应组织针对民营医院的调研,出台切实符合民营医院发展规律的系统化措施,规范民营医院医疗市场,引导民营医院合理化发展,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阳表示,“美国最富盛名的‘梅奥诊所’给民营医院以启示。临床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三者的结合是梅奥成功背后的推动力 。”张阳认为,我国民营医院可采取类似方法,吸纳专家,组成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并朝着“学院型”医院的方向努力,久而久之,一定能被患者及同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