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4-24 总第35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4-24 总第354期
返回上层

总第354期

发布时间:2014-04-24

血液/肿瘤

标题导航

经典升白药物可预防真菌感染

发布时间:2014-04-24来源:《医师报》作者:王坤  阅读: 55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第40届欧洲骨髓移植协会(EBMT)年会于3月30日至4月2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精英汇聚一堂、百家争鸣。我国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王椿教授受邀在大会上作口头报告,与国际同仁分享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防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成果,赢得了国际同仁的掌声和认可。


本届EBMT大会口头报告中,由王椿教授牵头、全国5家研究中心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开展的研究显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缺乏期,联合应用rhGM-CSF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是最佳治疗选择。

该项研究入组18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随机给予rhGM-CSF、rhG-CSF联合rhGM-CSF(G+GM)、rhG-CSF治疗,于移植后第5天开始用药,至持续2 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停药。研究以rhG-CSF为对照,探索分析 rhGM-CSF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的影响,旨在为提高移植过程中抗真菌治疗水平提供临床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与rhG-CSF组相比,rhG-CSF联合rhGM-CSF组患者移植后100 d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图1),真菌感染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与rhG-CSF组相比,rhGM-CSF组、rhG-CSF联合rhGM-CSF组移植后100 d的总死亡率(图2)和移植相关死亡率(22.95%与10.17%、8.96%)均显著降低,中位随访601 d的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13.11%与1.69%、1.49%)也显著降低。

blob.png


blob.png

研究者说

王椿教授表示,rhGM-CSF是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老药”。自199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rhGM-CSF上市以来,其广泛应用于癌症化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各种白细胞减少症。因rhGM-CSF可刺激多谱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化成熟,并增强其功能,可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发挥免疫抵抗真菌感染的作用。在血液病治疗过程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将导致抗真菌药物过度使用,增加患者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经济负担。通过联合rhGM-CSF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来预防真菌感染是造福血液病患者的新思路。


述评·马军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在本届EBMT大会上倾听到来自我国的优秀临床研究报告,深感欣喜,这意味着我国学者在国际大会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并发症,侵袭性真菌感染不易确诊且疗效不佳,病死率高,更是影响移植疗效的关键。该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应用经典升白细胞药物rhGM-CSF预防真菌感染,降低感染相关死亡,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解除临床医生困扰,使更多患者受益。近年来,欧美国家也有许多rhGM-CSF相关研究进展,“老药新用”将带来更多惊喜和启发。


无法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

置入125I粒子支架显著改善生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教授等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置入自膨式金属覆膜支架相比,置入载有125I粒子的内照射食管支架可延长无法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生存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Lancet Oncol. 2014年4月15日在线版)

入组患者来自全国16家医院,年龄≥ 20 岁,伴有进展性吞咽困难,因病变广泛、转移或较差医疗卫生条件而无法切除肿瘤,同时患者意识清晰、有合作意愿,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为0~3 分。主要终点为总生存。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38 d,粒子支架组和传统支架组分别有73例和75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中位总生存分别为177 d和147 d,主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包括严重胸痛(23%与20%)、瘘管形成(8%与7%)等。

(编译  王坤)

社区是癌症康复姑息服务的主“战场”

本报综合消息  4月16日,北京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了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

北京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端祺教授指出,对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而言,“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就是要让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得到适宜本身情况的最佳治疗。在抗癌治疗不能获益时及时走出“生命不息,抗癌治疗不止”误区,将治疗重点转化为以确保生活质量为中心的姑息舒缓治疗,是国内外肿瘤业内人士的共识。北京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方教授表示,从肿瘤治疗发展趋势来看,社区和村镇卫生服务机构将承担大量肿瘤患者姑息舒缓治疗任务。


关注结直肠癌

提高公众意识  力争早诊早治

本报讯(记者 李玉梅)据统计,结直肠癌约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10%,是第二大女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男性常见癌症。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中,结直肠癌位列第三,并且近年呈上升趋势。由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很低,约60%患者确诊时为Ⅱ期和Ⅲ期。

4月20日由上海罗氏制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14年结直肠癌疾病教育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旨在呼吁社会及公众重视结直肠癌、关爱结直肠癌患者,倡导公众提高结直肠癌早筛查、早预防、早诊断的意识。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指出,无论手术还是综合治疗都能给结直肠癌患者提供良好疗效。若能早期发现,绝大部分患者可治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顾晋教授表示,饮食习惯、环境因素、个人习惯均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应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