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单印药房名 有猫腻?
近日,广州番禺市民张先生去何贤纪念医院看病,医生一次开了两张处方单,一张是在医院药房拿的,而另一张印有“何医药房”的处方单则指定到医院门外一家药店拿药。
有患者怀疑,医院指定药店买药,存有猫腻。对此,医院方面称,何医药房系医院创办,在处方单上印药店名,只为引导患者并非强制。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陆星宇律师认为,医院开处方指定某药店拿药违背了公平、自愿的法律精神,有失公允。患者与医院构成了一种消费关系,作为消费者的患者,却遭遇“指定”消费,破坏了公平、自愿的原则,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据5月7日《广州日报》报道)
点评
患者根据医生开出的处方笺,可自行选择到医院购买或者到院外药店购买,医生绝不应该向患者指定药店。如果药房系医院创办,应向患者交待清楚,避免患者对医生产生误解和假想。
患儿母亲不满诊疗方案 拿医院电脑出气
5月22日患儿因发热住进深圳儿童医院,24日凌晨忽然出现发热症状,男童的母亲当即要求医生召开全院会诊,但当班医生、总值班医生判断孩子生命体征平稳,未达到全院会诊级别。由于意见未能达成一致,女子便砸毁呼吸内科分诊台两台电脑,导致科室信息系统崩溃数小时。
据男童父亲透露,医院拒绝为患儿注射红霉素也是医院与患儿母亲争议的焦点。但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文建介绍,男童入院之后医院即安排注射青霉素,体温有所下降,但病情控制需要时间。基于官方严禁滥用抗生素的要求,医院在检查出患儿除了感染细菌,还有支原体感染时才使用红霉素。王文建希望患者家长对医生的专业判断有所尊重。(据6月1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点评
患儿家长的行为虽然让人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但估计也一定是无助焦虑的结果。医院虽然没有违反医疗常规,但在沟通上,是否照顾到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呢?
急救车被误导 患者不幸身亡
6月10日,深圳市一名男子突然从自行车上栽倒在地面上,随即没有了意识。路边的几名市民连忙拨打120,但是救护车却一直没有赶到。派出所民警从附近找来了医生和护士,对倒地男子进行抢救,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深圳市急救中心表示,120救护车23分钟到达现场,最主要原因是现场报警的路人不熟悉东门片区路况,误导120救护车绕路行驶。(据6月1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点评
紧急情况发生时,好心人不熟悉事发地点的情况很常见。现在电子定位系统这么发达,急救中心可以借鉴某些打车软件的经验,对呼叫人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