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的一项研究,调查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现状与影响因素。(J Diabetes. 5月9日在线版)。
研究纳入98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曾接受口服降糖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至少3个月,收集其目前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与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我国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图1)是胰岛素促泌剂(70.2%),包括磺脲类药物(42.7%)、格列奈类药物(27.5%);然后依次是二甲双胍(53.7%)、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5.9%)、噻唑烷二酮类(17.2%)和DPP4抑制剂(0.8%)。两药联用比单药治疗更常见(45.4%与35.8%),三药联用的比例是17.0%。使用磺脲类或格列奈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较易频繁更换治疗方案。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低血糖事件和更换药物的比例均低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而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的患者更换治疗方案的频率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高,且血糖控制不佳,这表明更换治疗方案的频率和血糖达标情况呈负相关。在中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改变治疗方案,从而导致我国口服降糖药物使用的整体情况随之变化。
与此同时,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对于降糖药物的市场趋势、新批准上市的降糖药物、降糖药物伴随的使用情况以及药物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Diabetes Care. 2014; 37,5:1367)
研究发现,在美国,降糖药物的市场容量稳步上升,2012年美国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人数达到1880万,相比2003年增长42.9%。二甲双胍的处方量达到6040万,相比2003年增长97%。最新获批的降糖药物中,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的市场份额最大,2012年的处方量达到1050万。
药物联用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比例为44.9%。33.4%~48.1%的磺脲类、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和GLP-1类似物未与二甲双胍联用。尽管指南推荐,但非胰岛素类降糖药未与二甲双胍联用的比例仍达到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