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以访问学者身份来到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已有半年。深入接触美国医生后,我发现他们虽然幸福,但却有着被娇惯和放纵的危险。
先说说我看到的美国医学生吧。由于他们必须是读完一般大学后再来学习医学,因此都不再年轻,有的甚至过了35岁才刚刚开始读医科。这些大龄医学生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样勤奋。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尽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因为只有通过该考试,他们才可以去应聘住院医师。
和我在同一公寓住着的几位美国医学生,他们对于课堂学习、实习都显得漫不经心,常常旷课,甚至一天到晚呆在宿舍里。他们认为,那些课堂知识能从医学院的网站方便获取,等拿到执照后再谈个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不晚。
另外,我真的不敢恭维这些外科住院医生(residents)和主治医生(fellows)的外科技能和操作水平。与差不多年资的中国大医院外科医生相比,他们的从医时间和经历的手术量显得相当有限。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习惯于依赖先进的手术器械,因此连缝合、打结这些基本技能都大大退化。
除了先进的科技,美国医生被骄纵的另一诱因是美国绝大多数公民几乎都能够得到免费治疗。因此,美国医生诊疗思维里极少有“为个体患者节省开销”的概念。这虽然利于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但却很容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他们使用那些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的医疗器械,仅仅是为了方便医生操作。令人咋舌的,很多还是一次性耗材。这种大手笔“挥霍”还容易造成懒惰,以及久而久之的技能退化。
不过,美国医生与中国医生都有一份“医者仁心”。这是医生职业存在的普世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