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3-16 总第49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3-16 总第493期
返回上层

总第493期

发布时间:2017-03-16

循环

标题导航

​(上接13版)

发布时间:2017-03-16来源:《医师报》作者:董杰 张亮  阅读: 58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上接13版)


2017心律学六大进展

blob.png


埋藏式左室辅助装置是

心衰患者重要治疗途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指出,左室功能非常重要,但又非常简单,把静脉的低压血流通过自身的收缩和舒张打到动脉中去,即升压作用,左室的工作可被升压泵替代。

心室辅助装置发展很快,从最初的床旁到体外,再到如今的体内(永久埋藏式),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心室减容术已被

心肌锚定装置替代

郭教授介绍,心衰患者的外科左室减容术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左室减容术主要方法为切除左室部分肌肉,给扩大的球型左室进行“整形术”,使其容积变小,恢复原来的几何形态,改善心功能,而心肌锚定装置治疗心衰可视为介入性左室减容术。

“这种治疗不需要体外循环,仅通过导管介入技术锚定前壁、心尖部坏死、已无收缩能力的心肌,恢复左室的几何形态和功能。而与外科相比,属于侵入性相对小的手术,对左室功能损害较少。”郭教授指出。

重视心衰易损期的

药物调整

心衰患者的预后不佳,甚至比某些肿瘤还要差,每一次住院都降低患者的生存机会。心衰患者出院后90 d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最高,易发生事件的这一特殊时期定义为“易损期”。因此,郭教授指出,无论是急性心衰还是慢性心衰,要注意“易损期”的治疗。各种指南均建议,一旦病情稳定,就要开始易损期的药物调整。

心功能差是易损期心衰患者临床特点,心率水平决定了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指南建议心率>70 次/min时需要降低心率,将心率控制在60次/min以下。

β受体阻滞剂为降低心率的药物,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联合伊伐布雷定可更好地降低心率,提高生存率。

心衰ICD

一级预防面临挑战

心衰患者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指南将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作为一级预防。“然而,最近出现了新情况,使心衰患者猝死的ICD一级预防面临挑战。”郭教授指出。

若患者符合ICD置入指征,但伴有轻度其他疾病,伴有的疾病可抵消一级预防获益。因此,临床医生在决定是否应用ICD时,除了要考虑心律失常的风险,还要考虑疾病死亡风险。

另外,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ICD的一级预防并未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心衰ICD治疗的

等待期及WCD应用

对于符合ICD置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不能立刻置入ICD,需要等待40 d。对于新诊断的非缺血性心肌病、PCI术后、外科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即使符合ICD置入标准,也需等待90 d。

等待什么?郭教授解释,等待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后,再进行心功能评价。有研究表明,经过等待期后,很多达标的患者不再达标,无需再置入ICD。

等待期因患者属于猝死高危人群,可应用穿戴式除颤器(WCD)来保护。Wearit Ⅱ注册登记研究显示,在猝死高危患者中,前3个月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而此期间WCD的治疗安全。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