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的治疗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不能仅仅依赖单个诊疗技术的进步,急性心衰单元(AHFU)这一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教授介绍,AHFU作为急性心衰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药物和手术等技术手段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等手段,改进急性心衰的诊治效果。
急性心衰是一个需要包括急诊科医生、心血管专科医生、重症监护医生、护理人员和其他健康护理提供者共同协作,提供“快速服务的综合征”。
事实上,和其他专科的重症监护单元相比,急性心衰患者病情往往更重、更复杂,因此,急性心衰的管理不同于重症监护,需要更广博的经验。面对既有可能治疗过度,也有可能治疗不足的疾病,且治疗手段有限,出路之一便是:加强急性心衰管理,成立心衰单元,组建区域心衰救治协作组,实现经验共享。
陈教授指出,AHFU不仅仅是一种疗法,更是一种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标准的诊断、治疗和健康教育。AHFU以急诊科为阵地,联合心血管科、老年科等相关学科及院前急救人员,形成了强大的救治团队。
事实上,AHFU更是一种以急诊科为主导,涵盖院前急救、导管室、手术室、心脏重症监护、心脏内外科病房、出院随访、预防康复、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治疗理念。
“AHFU的建设有不同的模式。可以是急诊科内部的特定区域或毗邻急诊科和胸痛中心的独立病房,也可是固定区域的虚拟心衰单元。建于急诊科内部或毗邻急诊科和胸痛中心便于共享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并缩短运转时间。”陈教授指出。
虚拟心衰单元则不必设立独立固定的病房,而是将观察室或普通病房中符合条件的患者划分到虚拟心衰单元中,采用标准化的医护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管理。
陈教授介绍,虚拟心衰单元优点在于可节省人员和空间,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独立心衰单元有更合理的空间布局、硬件设施,更有利于工作开展,而虚拟心衰单元由于空间和设备的限制,医护人员需兼顾其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