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3-16 总第49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3-16 总第493期
返回上层

总第493期

发布时间:2017-03-16

呼吸

标题导航

呼吸领域有“大动作”

发布时间:2017-03-16来源:《医师报》作者:陈惠  阅读: 54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成立仪式专家合影,左起:无锡市人民医院院长陈卫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改局副局长郭燕红、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中日医院王辰院士、国家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周军


“26岁的女孩去看望70多岁的奶奶,奶奶住在五楼,女孩到楼下给奶奶打电话说,奶奶你下来吧,我上不去……这段视频我看了好几次,每次都很难过。”3月7日,在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成立仪式上,王辰院士动情地讲述。

王辰院士接触的大多是呼吸疾病的终末期患者,遭受憋气等症状的折磨,他形容此为“无可奈何去的境界”。“肺移植是一个比较彻底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

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是王辰院士相识20多年的老朋友,此次王辰院士牵头,邀请陈静瑜教授加盟中日医院,成立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开展规模性肺移植。

令人兴奋的是,这个想法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和无锡市人民医院院长陈卫平的支持。黄洁夫称此举为“大动作”。此举将为广大呼吸病患者带来新的生命希望,有望开创我国肺移植的新局面,使我国对终末期呼吸疾病的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器官移植三大瓶颈

2015年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实现历史性突破。2016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移植大国、亚洲第一移植大国,实现了对4000余例患者的捐献。黄洁夫表示,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三大瓶颈: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黄洁夫认为,政府承诺到2020年时,可向全体民众提供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这意味着生命权利的保障。器官移植应属于医疗服务的范畴,如何把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起来?同时纳入国家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这是第一挑战。

二是能力建设  美国是世界移植第一大国,有290多家器官移植中心,而我国只有190多家医院可以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美国是3亿人,我国是13亿人,我国至少要有300家医院,且要有大批的医生。”

三是供体不足  2016年有4000多的肺器官捐献,可是肺移植只有208例,大量肺器官浪费。

终末期呼吸病患者有了希望

“中国非常缺乏肺移植的研究,要推动肺移植的发展,必须在研究方面有所作为,达到国际上领先的水准,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终末期呼吸病患者。”王辰表示,中日医院已经构建起从以控烟为代表的早期预防干预,到以肺移植为代表的终末期治疗的呼吸疾病全程医疗体系。

下一步要在肺癌领域重点发力,肺移植技术是呼吸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真正给国家带来希望的是整体的呼吸学科的发展。中日医院有责任承担起为国家发展好呼吸学科的重任。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