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雨)11月10~12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冷家骅教授在第五届泛亚洲太平洋心理社会肿瘤学核心会议上报告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针对其1459位工作人员所开展的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发现,在医院的5种职业中,工作相关的职业倦怠感从高到低依次是护士、医生、技师、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个人、工作、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年龄小、加班多、社会支持少的人更易引起职业倦怠感。
冷家骅指出,职业倦怠会让人内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例如会引发焦虑、失眠、胃肠功能紊乱、暴饮暴食、肥胖等等问题,而出现了上述诸多的健康问题后,更容易在工作中诱发倦怠,长此以往,将导致恶性循环。
要想摆脱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冷家骅建议:一要提升自己,主动发展,做好职业规划;二要创意工作,避免“搬砖”,从工作中提取幸福和快乐;三要改善关系,寻求支持;四要自我调整,加强预防,做好认知调控、行为调控和情绪管理;五要丰富生活,寻求乐趣,从小事情中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