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2016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期间,美国医生John Mandrola在Medscape上发表文章指出,目前左心耳封堵用于房颤卒中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充分,且存在数据选择性报道和发表的问题。文章认为左心耳封堵目前存在非理性的过热现象,甚至直接指出“当下应停止左心耳封堵术”。(源自Medscape网站)
左心耳封堵在指南中推荐级别不高
事实上,临床对于左心耳封堵预防房颤栓塞的争议长期存在。虽然有PROTECT-AF和PREVAIL试验的发表和较多注册研究数据的公布,欧美主要指南对左心耳封堵的推荐级别并无相应提高。
2014年ACC/AHA/HRS房颤指南和2016年加拿大CCS房颤指南并未对左心耳封堵治疗做出具体推荐;而2016年ESC房颤指南对于抗凝治疗存在禁忌的高危房颤卒中患者,虽推荐行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但推荐级别并未提高(Ⅱb,B)。欧美指南对左心耳封堵治疗的保守态度,与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和导管消融治疗推荐的不断提高,形成鲜明对比。
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仍需关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有较高难度的介入操作,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早期PROTECT AF试验显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后续的PREVAIL试验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主要安全性终点(术后7 d死亡、缺血性卒中、全身性栓塞及手术/器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
近期发表的美国上市后分析数据和欧洲EWOLUTION注册数据表明,左心封堵装置置入成功率在95%以上,心包填塞发生率1.02%,手术相关卒中发生率0.078%,器械相关栓塞0.24%,围术期死亡率0.078%。现有证据表明该技术的操作安全性似乎有保障。
NOAC时代左心耳封堵综合效价比决定其走向
无论是PROTECT-AF还是PREVAIL试验,封堵组较华法林组的出血性卒中发生率更低,这使得复合有效性终点倾向于有利于左心耳封堵治疗。在NOAC时代,在NOAC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左心耳封堵的综合效价比如何,是决定左心耳封堵走向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并没有左心耳封堵和NOAC直接对比的临床证据。尽管如此,接受任何抗凝药物治疗都面临一定的出血风险,两种栓塞预防方案长期随访何种更优,仍需研究证明。
此外,NOAC对于肾功能不全、合并多种用药等临床情况的患者,也存在局限性。从NOAC的临床试验看,其在研究随访结束时停药率多在20%以上,最高可达到33%,如果随访时间更长,停药率可能更高。
因此,没有一种方案可以完美地解决房颤的卒中预防问题,左心耳封堵治疗为一些特殊类型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左心耳封堵为一些特殊人群提供更多选择
对于任何临床试验的理解都需要对研究的设计、统计学方法和结果数据进行全面把握,而非仅仅关注研究的结论部分。Mandrola医生用数据对左心耳封堵提出的质疑,对国内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使得今后对于临床试验的解读更为谨慎和全面。
对于出血高危、口服抗凝药禁忌、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仍有其应用价值。临床医生需要做的是更谨慎地选择合适人群,尽量避免无依据的适应证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