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教授等研究发现,1990-2015年我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各省之间差异较大。(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37:1439)
而且,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增长数量高于健康期望寿命的增长数量,也就是说随着期望寿命的延长,会有更多的人在功能损失的状态下生活更长时间。研究者表示,这提示我国疾病防治的重点应放在疾病预防上,这样才能显著提高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
研究显示,2015年我国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6.2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8.0岁,分别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4岁和5.2岁。
与1990年相比,我国居民无论是期望寿命还是健康期望寿命,近25年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增加9.5岁和8.4岁;图1)。目前虽与发达国家尚有一些距离,但明显高于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
此外,2015年我国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女性均高于男性。2015年,我国女性和男性的期望寿命分别为79.9岁和73.2岁,健康期望寿命分别为70.8岁和 65.8岁。
研究还发现,无论期望寿命还是健康期望寿命,各省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发达省份如上海、北京、澳门、香港和浙江等明显高于西部的西藏、新疆和青海等省份。
不过,大部分西部省份正以远高于东部发达省份的增长速度在追赶,尤其是西藏和新疆,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较1990年均增加了20%以上。但个别西部省份,如广西和青海,其增长速度则缓慢。
研究者指出,这些省份应针对影响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因素,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人群危险因素干预,以达到提高人群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