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2-01 总第47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2-01 总第479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9期

发布时间:2016-12-01

呼吸专栏

标题导航

十届 见证哮喘防治飞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01来源:《医师报》作者:陈惠 宋箐  阅读: 56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11月25日,第十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在广州开幕。巧合的是,20多年前,第一届哮喘会议也是在广东——中国现代哮喘病学的发源地举办。正如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长沈华浩教授所说,这满满的十届,见证了哮喘防治飞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哮喘学界整装待发、迈向下一个高峰的起点。

作为20多年的好朋友,钟南山院士与Søren Pedersen教授、Eric Bateman教授再次相会在广州。老朋友相见,分外亲切。

钟南山院士回忆,1992年第一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召开时只有很少的报告,而现在425页的大会论文集已成厚厚的一本书。近10多年来在我国哮喘学者的努力下,中国哮喘防治取得了很大进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多次来到中国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主席Søren Pedersen教授,更是感慨近些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与进步。“这是一个利于科研的时代,我们在国际上看到中国文章越来越多,在GINA中也见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证据。感谢中国在哮喘防治方面所做的贡献,希望未来,中国和GINA可以进一步更好地合作。”

这是GINA主席的期待,也是所有中国哮喘学者的期待。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院士发来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哮喘学组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希望呼吸人、哮喘人共同努力,让呼吸学界愈放光彩。

据沈华浩教授介绍,本次会议在延续哮喘学组会议传统的基础上,以学术为导向,除了交流各地哮喘防治的经验,还围绕哮喘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教育与管理,以及慢性咳嗽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开展名家学者讲演、小组讨论、论文交流和专家答疑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lob.png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

添柴加火 把哮喘学术研究做好

▲  本报记者  陈惠

blob.png

作为一名“老兵”,也是“80后新兵”的钟南山院士,心情非常激动,他表示,非常高兴看到GINA主席的参会。“我们是20多年的好朋友。”

钟南山院士回忆,1992年第一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召开时只有很少的报告,而现在大会论文集已成厚厚的一本425页的书。无论是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评估诊断、治疗管理等各方面,我国哮喘学者都做了出色的工作,但仍要像其他学科那样走向世界。

钟南山院士指出,尽管哮喘学界近10余年来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的工作。但是,哮喘领域仍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例如我国西部地区通过种植青蒿改善了生态环境,却产生了很多蒿素过敏患者,如何改善恶化的健康生态,这是我们中国学者的任务。

再如,在诊断方面,除了原有的三种临床表现和客观指标,是否存在其他诊断指标。

钟南山院士特别指出,要重视早期治疗和早期干预,当前在国际上开展的Sygma研究,即对早期不常发作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是否有更好效果。这应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国际先进知识,另一方面要做自己的研究。钟南山院士认为,开展大量临床观察研究,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机制探讨,做符合中国国情的简便、价廉、效优、安全的研究,以及研究在稳定期如何充分利用中医“扶正固本”的理念来减少急性发作,这两方面是我国的优势。“这些地方做好了,我们可以很快走到世界前面。”

最后,钟南山院士希望,哮喘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应有所发展,“大家添柴加火,把学术研究做得更加出彩。”


哮喘治疗  路在何方?

▲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赖克方

blob.png

以抗炎治疗为基础的吸入糖皮质激素及以舒张气管为基础的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极大地开改善了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结果,使多数哮喘患者能获得有效控制。但是,临床上仍有少部分患者尽管使用目前的标准治疗,哮喘仍不能获得有效控制,有的患者甚至需要长期使用口服激素治疗,反复发作需要急诊住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抗IgE单抗治疗给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国外已应用多年,国内已完成了临床研究,相信不久即可应用于临床。但治疗成本高,治疗周期长仍是一个问题。

特异性免疫治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用于轻中度哮喘,特别是儿童哮喘,由于其治疗周期长,疗效不确定且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等问题,其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一直存在争议,仍不是临床的主流治疗。

靶点药物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因哮喘是涉及多靶点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单一靶点治疗没达到预期结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除吸入激素外,日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药物,但其在典型哮喘治疗中,只能是个附属的角色。

抗IL-5单抗用于普通哮喘无明显效果,只对嗜酸细胞增高的疾病治疗有效。抗IL-4/IL-13单抗临床研究结果不太一致。

目前,抗IL-5受体拮抗剂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由于其能与嗜酸细胞受体结合诱导嗜酸细胞凋亡,有可能比IL-5单抗有更好效果。还有抗DP4、 TSLP抗体等靶点药物都正在临床研究中,有可能为哮喘治疗带来新希望。

(下转第22版)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