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2-01 总第47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2-01 总第479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9期

发布时间:2016-12-01

人文

标题导航

切?不切? 我们守护的是患者的希望

发布时间:2016-12-01来源:《医师报》作者:赵聪 郑辉  阅读: 55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对于29岁的圆圆来说,幸福那么近又那么远——已怀孕近31周的她即将迎来宝宝的降临,但命运弄人,伴随期盼而来的却是生与死的较量。

 圆圆总感觉宝宝胎动不好,起初也没太在意,但随后出现的下腹部坠痛伴腹胀感,让她带着一丝不安来到我院产检。B超检查结果显示宝宝情况不好,考虑胎死宫内。圆圆及其家人听此噩耗瞬间如坠冰谷,手足无措。抽泣、绝望的圆圆被送入妇科一病房准备引产。

接诊医生杨医生一面柔声安慰,努力平复患者情绪,一面仔细查阅超声单。杨医生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胎盘后方可见范围12.0的低回声团,内透声不良。不会吧!怎么这么像“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如同死神一般的称谓,病例罕见特殊,起病突然,胎儿死亡率高,常因处理不及时导致子宫胎盘卒中而切除子宫,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母婴死亡。

此时,刚做完手术的李丹主任返回病房,经过查体后,确定圆圆正是胎盘早剥,而且是最难发现和处理的隐性胎盘早剥,病情紧急危重。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展开抢救,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备血、通知手术室、联系患者家属……

圆圆被送入手术室,术中见其子宫表面密布紫色条纹,胎盘与子宫大面积剥离,积聚血液及血块约1000毫升,胎儿取出后,子宫无收缩迹象,新鲜的血液不断从创口涌出,圆圆的血压急剧下降……台上三名医生轮流按摩,热敷子宫,缝合创口;负责联络的医生辗转于血库、药房与手术室之间,确保抢救药品及血液能及时送达;孕产妇抢救小组急请市里专家到手术室台上会诊,参与抢救。漫长的一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生命体征虽然稳定下来,但子宫仍然是大片毫无希望的黑紫色。反复向家属交代病情,与中国医科大学教授电话会诊病情,决定子宫次全切,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切?不切?使抢救工作再次陷入艰难的抉择。患者才29岁,她还那么年轻,她刚刚失去她的孩子,切除子宫将永久性的剥夺她成为母亲的权利,这个家该怎么办啊……”手术台上医师们的手再没离开过那颗黑紫色的子宫,她们不断地按摩热敷,渐渐地子宫局部开始红润起来,切口不再渗血,宫缩好转,黑紫色的条纹正逐渐褪去。在经历这痛苦的过程后,希望再次降临,圆圆的子宫暂时保住了。圆圆被安全送回病房。

十天后,圆圆要出院了,笑容再次绽放在她的脸庞,迎接她的将是充满希望的明天。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