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2-01 总第47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2-01 总第479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9期

发布时间:2016-12-01

时评

标题导航

空气中出现耐药菌?没文化!

发布时间:2016-12-01来源:《医师报》作者:孙宗科 唐传艳  阅读: 63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新闻背景:

瑞典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主任拉森及其团队,近日在《微生物》杂志发表论文指出,北京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种类,在被研究城市中最多,平均有64.4种。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北京的空气中发现了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基因。

这篇论文被新媒体注意到后,相关解读陆续出现——《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雾霾中发现耐药菌》《北京雾霾中发现有耐药菌,“人类最后的抗生素”对它束手无策》《北京雾霾中含有耐药菌60余种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很多读者一看就蒙圈了:“还敢呼吸吗?空气都变异了?”“这是说生了病就无药可治了吗”……

blob.png


先搞清概念:耐药基因、耐药菌、耐药致病菌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微生物室副主任  孙宗科


耐药菌以及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的细菌,一直存在于空气、水、土壤中,与雾霾之间无必然因果关系,大家不必恐慌。

必须指出的是,论文中说的是在北京雾霾中发现耐药基因,而非媒体所说的“耐药菌”。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如同人和人体基因一样,即便耐药菌死亡,耐药基因也可继续存在。发现耐药基因并不等于发现活的耐药菌,存活是细菌可能致病的前提条件。

近来的研究多采用宏基因检测技术,获得特定样品中所有细菌DNA信息,但该技术无法区别细菌是否具有活性,而只有活的细菌才可能侵入人体,导致感染的发生。因此发现耐药基因不能等同于发现耐药菌,更不能等同于发现耐药致病菌。

耐药菌一直存在于空气、水和土壤中,与雾霾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并非因雾霾才导致耐药菌的出现。与个人健康有关的是致病菌,当致病菌具有耐药性时才需加以关注,而空气中存在的细菌多为非致病菌。

研究发现,3万年前冰河时期的冻土中也曾检测出耐药基因,因此抗生素与细菌耐药(具有耐药基因)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



空气耐药性基因不宜由新媒体解读

▲ 广西桂林雁山区人民医院  唐传艳


这篇论文若局限在医学界内部交流、解读,对探寻细菌的变化特征、研究细菌抗药性与致病性的发展轨迹等都大有好处。因为医学科研人员分得清耐药性基因与耐药菌、耐药性和致病性等概念的差别,不会简单等同,更不会随意曲解。

新媒体的“解读”着实令人担忧。由于网帖、微信等新媒体在传播中很容易被逐渐更改、添油加醋、以讹传讹。更糟糕的是,为了赚取转发率和点击率,不乏有人通过耸人听闻的标题、过度联想的内容来吸引眼球,此类研究成果被新媒体恶意曲解的可能性很大。

新媒体的这些特征,不宜谈论和解读类似严肃的科学研究成果,但新媒体偏偏对于一些与民生相关的科学研究很感兴趣。如癌症、细菌、雾霾等方面的研究,极容易上新媒体的头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因此,这类研究成果还是局限在医学界来解读为好,新媒体想解读,首先应该保持基本的自律,不作太多主观性发挥,尊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