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杰)“据统计,心脑血管病为首要死亡因素,其死亡率为271.8/10万,占总死亡率的44.2%,占慢性病死亡率的51%。希望大家能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积极投入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中来。”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与第17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监察专员常继乐呼吁。
常继乐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病总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79.4%。
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刘力生教授同样表示,心血管病是国民健康第一大杀手,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高血压防治水平刻不容缓。
我国高血压防控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防控形势仍很严峻。“高血压可防、可控、可治,其关键在于早防、早控、早治,因此,必须要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和患者,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等手段进行综合干预。”常继乐指出。
针对目前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的防治,常继乐建议,一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原则,强化源头治理,采取联合行动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二要坚持动员社会,全民参与,将健康融于百姓的生活中,利用大众传媒平台,引导人民群众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学协会的影响力,借助专家团队的力量,加强预防与临床学科的融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四是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成功的疾病防控经验。
常继乐透露,国家卫生计生委目前正在制定“健康中国建设规划”,其中,慢性病的防控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