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杰)由于隐匿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的存在,诊室血压不能完全反映个体血压状态。同时,偶尔进行的诊室血压也无法客观评估药物疗效。9月20日,我国首部《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在京发布,使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共识主要执笔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表示,虽然动态血压监测进入我国临床已有20多年,但还缺乏相关规范,共识将规范动态血压监测,正确解读监测结果,澄清有关动态血压监测的误解。
动态血压测量的对象,既包括怀疑高血压需明确诊断者,也包括已经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疗效评估。动态血压监测还有助于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这些特殊时段的隐蔽性高血压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