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钟南山院士终于“走出体制外”,签约为浙江大学国际医院特聘专家,有关“医师多点执业”的话题又热闹了起来。
院士“出走”与否,完全是个人意愿,本无需过度解读。院士“出走”也并非始于钟南山院士。虽然钟院士否认自己是多点执业,也许是他的价值取向不同。其实不同形式的“走出去”是政府希望的,我也真切地希望院士们能够引领这一步,希望其名人效应可以让更多的医师走出去,为更多人服务。
如果把多点执业仅仅当作是“创收”,未免眼光短浅了一些,没有把多点执业看作是医生成为社会人战略的一步,最终是医生价值的体现和回归。
越来越多的医生“出走”会促使医生价值提升,使医生的劳动价值回归正道。医师多点执业之下,不管是公立医疗机构还是民营医疗机构,都会思考怎样去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医生,从而倒逼提升医生的劳动价值。
当医院提升了医生的待遇之后,不愿意走出去的医生自然会留下来。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认为走出去的才是优秀医生。究竟走还是不走,取决于医生自己的选择,与优秀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
医师多点执业其实是让有需要的人能够找到名家,是最公平的一种服务模式。而在诊疗服务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患者才得以分流,医生的价值也才得以体现,不会通过过度医疗去额外创收,获取所谓的奖金,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医师多点执业远非“多点”和“创收”这么简单,任重而道远,它将撬动人事(编制和职称)制度、支付制度、监管机制、医保体制的改革,是落实“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最有活力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