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常见需住院的心律失常,其可增加4~5倍栓塞风险,增加2倍独立死亡风险。近年来,房颤管理指南不断更新,房颤栓塞危险评分从CHADS2到CHA2DS2-VASc,从筛选出需要抗凝的高危患者升级为筛选出不需抗凝的低危患者。
房颤治疗总体策略:心室率控制是基本措施,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房颤应以控制心室率为主。节律控制是选择性措施,抗栓治疗是必要措施,所有合并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都需抗栓。此外,还应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目的是改善预后,缓解症状。
房颤紧急处理时,对于器质性心脏病但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情况,药物复律应用胺碘酮。室率控制和转复使用相同的方法,转复需要的时间长,剂量大。
若出现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房扑,一般应立即电转复。若考虑药物治疗,对于心功能正常者,可应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而对于心功能受损者,只能选择胺碘酮。禁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因这些药物可导致经旁路前传增加,心室率进一步增快。复律后建议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节律控制的药物选择,安全性胜过于有效性。